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产父母叹:卖琴的倒了 教琴的跑了 学琴的哭了

www.creaders.net | 2025-01-13 16:48:53  中时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公众号“毒sir财经”报道,中产作为经济大环境的晴雨表,与其相关的一切消费走势,都可以“以小见大”。在大陆钢琴市场崩盘后,中产父母发现:卖琴的倒了,教琴的跑了,学琴的哭了。

  前不久才上市的苹果手机iPhone16遇冷,首周销售不过3700万台,连备货量的50%都达不到,比苹果15上市时少了12%,一大半还囤积在黄牛手中。苹果手机的热度并非刚刚才开始退减,近几年大陆国产品牌不断崛起的中高端产品线,正迅速蚕食著苹果原有的市占率。

  但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苹果手机的主力消费群“精英中产”们不愿为之买单了。

  无独有偶,精英中产还有一个不愿为之买单的就是“钢琴教育”。

  仅2023年,大陆国内就将近三分之一的琴行和培训机构关门大吉,与之相关的两大主体钢琴制造厂商的销售额都有大幅度降低。

  仿佛一夜之间,卖琴的跑路,教琴的失业,学琴的失踪,“钢琴行业遇冷”也一下子冲上了热搜。

  其实,无论是钢琴行业的低迷,还是苹果手机的滞销,种种迹象都和一个群体有关,那就是“精英中产”,而他们正在慢慢消失。

  何为精英中产?

  某位经济学家曾这样解释过,中产是一群遇上了好时代的人,他们赶上了经济腾飞的快车,在学历最具含金量的时候,要么进入了一个好的行业,要么就是进了大厂,身价也随著时代的变迁而水涨船高。

  他们模仿著富人穿名牌,贷款买高级的学区房,拼命鸡娃(不断地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对学习始终如一地保持高亢的热情)只为了想把孩子托举到更高的阶层,为此不惜砸钱、耗精力,为的就是想把鸡娃教育变成精英教育。

  网友宁先生就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为了不让女儿落在起跑线上,四岁就将孩子送去学钢琴,七岁时,孩子能独立看谱弹琴,他一度以为女儿是不输于郎朗的天才,可是随著学业的加重,女儿似乎也失去了钢琴的天赋和喜爱。

  5万多(人民币,下同)的钢琴,7年的陪伴,宁先生也曾心有不甘,但随著学琴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大,再加上又置换了学区房,巨额的贷款又成了压在宁先生身上的巨大枷锁。

  宁先生收入并不低,新冠疫情前他是业务骨干,轻轻松松年薪过百万人民币,可一切都随著公司业务的缩水而改变。

  妻子是家庭主妇,没有合理的收入。

  宁先生也想过重新找工作,可是人到中年,再加上目前的就业状况并不好,他知道,家庭的体面都靠著他的工资在支撑,一旦他的收入受到影响,貌似幸福的生活就轻易被打碎。

  这也是很多中产家庭面临的现状,他们享受过时代的红利,拥有著令人羡慕的工作,物质条件和幸福和谐的家庭。

  但把他们放入时代的洪流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弱的,一次失业就能让外表花团锦簇的生活打回原形。

  家长费钱,孩子费时间,最后却落得两头埋怨,思虑再三,宁先生还是叫停了女儿的钢琴课,谁知退费时,竟被机构告知只能退费60%。

  宁先生有些生气,可是机构的负责人说道:能退费60%已经很好了,我们很多同行直接锁门宣布倒闭,根本不会处理顾客的尾款。

  宁先生知道负责人讲得是事实,小区附近曾经有数家钢琴教育机构,多的时候走个两三步就能看见一家。

  每逢夏日,琴行还会在小区的广场搭上演出台,孩子们穿著礼服和西装,一个一个轮流认真地演奏著,而台下也会挤满陪同的家长。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琴行一家一家倒闭了,而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据《每日新闻报道》,仅2023年,大陆一二线城市倒闭了将近7000家琴行,接近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而根据大陆国内制造业巨头珠江钢琴的年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营收同比减少了31.47%,净利润下跌了近九成。

  同期的海伦钢琴更惨,前三个季度9个月不仅没有净利润,反而还亏损了9000万。

  钢琴卖不掉,老师也招不到学生,2016年从普通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出来的马老师对此深有感触。

  刚毕业那些年,她随便一天都能招三、五个学生,一周能上满25个课时,按照和机构四六分成,她轻轻松松就能月入六千以上。

  虽然她不是正经的音乐学院毕业,但比起一些幼师出身、略通乐理,花个三五千包装一下学历就开始教课的老师要好太多了。

  马老师很快成为了机构的王牌老师,很多时候想约她需要靠“抢”,可是今年大半年过去了,她一个新学生都没有招到,连老学生也因为各种原因流失了不少。

  “大家不愿意来试课了,或者试完课以后很焦虑,一直在问课时费能不能打折,还怕影响学习,也怕学了最后考不了级别。”

  马老师不太能理解家长们的顾虑,她还记得有一年,一个家长试完课直接在琴行里下订了一架3.2万元的钢琴,而这样的好运,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了。

中产父母叹:卖琴的倒了 教琴的跑了 学琴的哭了

 (图:shutterstock/达志)

  一手钢琴太贵,那二手市场呢?

  宁先生也考虑过卖掉钢琴,可是打开二手网站,五万多的钢琴一折挂在网上,还无人问津。

  宁先生就是典型的中产父母,他们自身借助时代的机遇完成了财富的初步积累,过上了衣食无忧甚至还有闲馀的生活。

  于是他们又想妄图追寻、模仿上流社会的消费习惯。

  他们砸锅卖铁买高价学区房,送孩子上私立名校,他们还认为钢琴是“乐器之王”,学会弹奏它,就能变得高贵、优雅,拥有贵族的气质。

  他们妄想以整个家庭为代价,为孩子博一个璀璨的前程,可砸钱式的教育真的能走出一条阶级跃层的大道吗?很多时候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鸡娃的路上荆棘密布,弹一手好琴需要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练习,奈何天赋型的选手本就不多,更何况十年成功路,又岂是那么容易走的。

  于是在打骂、哭泣、委屈之后,国家又取消了加分政策,既然学之无用,不如弃如敝履,大家反而轻松。

  再加上疫情后,经济下滑,大厂裁员,失业人口逐渐增多,中产的焦虑也随之而来。

  人们的消费观开始逐渐改变,“不选贵的,只选对的”的新消费观念也成了中产阶级的新宠,那动辄上万的钢琴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与之相反,一些国乐乐器反而流行起来,古筝、古琴、琵琶等,同样是培养音乐兴趣,国乐比钢琴更便宜,携带更方便,更有表演性,果然性价比才是王道。

  钢琴教育事业的寒冬,其本质就是中产阶级可支配收入减少了,消费更加趋于理智,这在某种意义上并非是坏事。

  资深钢琴教育专家认为:音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本心,教育大洗牌,也可以淘汰掉劣币,告别功利的心态,让真正热爱音乐的人静下心来,聆听音乐的美好。

  相较于大陆国内钢琴制造业的低迷,欧美百年高端品牌史坦威(Steinway & Sons)的利润却在不断攀高,五年时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由此可见,高端市场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而中产父母们,也在这场经济寒冬中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鸡娃一时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天才,不如理性面对,多多倾听,当然也要考虑钱包的承受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潜力和特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0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