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习会今年届满十年,两岸关系已翻天覆地质变。 从蔡英文到赖清德主政,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渐固化,致两岸经济脱钩化、台湾国际空间孤立化、社会组织碎片化、外部经济边缘化; 复因内部政党对立化,台湾与社会冲突日益显化,衬托出的台湾危机不容小觊。
这一典范性框架转移对台湾风险高于机遇,两岸综合国力差距迅速拉大,时间站在台湾这一边吗? 马习会后翌年总统大选,主张维持现状的蔡英文连续两任,主张务实台独的赖清德延续主政。 九二共识这原被视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犹如黄钟毁弃般被污名化。 台湾在美国印太战略捆绑下,采取抗中保台路线及联美抗中失衡战略,一改马主政下的友美和中战略及和中保台路线。 自此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分水岭,敌意螺旋上升,台湾主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主义相撞激化,陆对台政策由原和统主旋律,渐让位于武统威慑。
首先,经贸依存度下降,但经济制裁力度增大。 因政党轮替、美中贸易战、陆经营成本增加、新冠疫情等影响,2023年台对陆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例创下10年来新低,仅占28.57%; 二○二四年一至四月,台向陆出口仅占三成,创下22年同期新低,凸显陆经济减速及美中冲突导致供应链重组。 两岸经济加速脱钩,陆对台经济制裁增加。 停止关税优惠减让,造成台产品在陆销售成本增加。
其次,美台实质关系提升,以恶化台国际空间为代价。 对比蓝绿执政推动外交成效,马英九任内邦交国减一个、蔡英文任内却有十国断交,并退出中美洲会议。 参与国际组织亦不得其门而入,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及国际刑警组织的年会或大会,民进党在维持国际空间方面历经一场骨牌效应。
美国基于地缘政治需要及其国家利益理性计算,并无协助台参与CPTPP及RCEP,也未与台签署双边贸易协议及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恐使台湾经济更边缘化。
最后,两岸交流速度减缓,抵消融合促统力度。 二○一五年陆客高达418.4万; 二○二四年一到十月,陆客仅32万; 台湾旅行社组团赴陆旅游已达16.4万人次,但是陆方迄今未开放陆客来台观光,陆客赴台人数为零。 陆客来台最高点时期,占境外旅客数比例达四成二,最高单月甚至达四成九,创造新台币296亿元观光产值。 若两岸关系热络,马习会十年来应可创造兆元观光产值。
年初原本陆方两踩线团来台,都遭民进党当局拒绝; 原多次宣布开放组团赴华旅游,也一再政策急转弯反制,要求旅游小两会展开协商始能恢复团客招揽业务等。 陆生从全盛时期五万余人降为千余人,尤其自2023年8月起,台湾已无大学部的陆生学位生。
赖清德主政后,大陆对台不仅在国际上催促骨牌效应、孤立效应; 在两岸经社文化领域采取单边行动,发挥愈趋明显的磁吸效应; 更在惩独及军事领域,产生寒蝉及吓阻效应。 民进党终结两岸大交流及大合作年代,这究竟是大陆武统的资粮,或台湾自主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