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不跪? 从马戛尔尼跪乾隆 到习近平躲川普

www.creaders.net | 2025-05-02 19:00:34  Newtalk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洪耀南观点:美中关税战,烽火连天,表面上你来我往、寸土必争,私底下却不排除桌底交易、暗中换筹。 问题是,谁先让步,就是“认怂”? 谁先低头,就是“输家”? 为了抢占话语权,北京在川普上任百日,就高调抛出政治宣传片《中国不跪》,喊得震天响:“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 字字铿锵,声势浩大,仿佛中国永远昂首挺胸、不屈不挠。

但这一声“不跪”,再响亮,也掩不住身后那抹挥之不去的帝国幽影。

历史的回声:马戛尔尼跪了,清朝却跪输整个未来

1793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进京,名义为乾隆八十寿辰祝寿,实则想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谈关税、设使馆、通商口岸,一场典型的现代国际谈判。 结果呢? 全输在“跪与不跪”之间。

乾隆坚持三跪九叩,马戛尔尼坚守单膝跪地,双方僵持不下。 最终清廷赢了面子,拒了所有条件。 历史回报的是什么? 鸦片战争、国门洞开、圆明园灰飞烟灭。 清朝守住了礼节,输掉了主权。

这是历史留给中国的第一课:搞错了该跪谁,就等着付出代价。

清朝不懂谈判,今天的习近平不愿面对川普

清朝之错,在于自以为“天朝上国”,拒绝对等对话; 今天的北京,则把与美谈判视为低声下气、跪地求生。 川普喜欢“领袖对领袖”拍板交易,但习近平不是毛泽东,从下而上的协商、逐层谈判后,让官僚层层上报、节节转述,最后出来“盖章”,从不“亲谈”。

这不是不了解外交,而是不愿放下帝王式的自尊。 北京的治国逻辑里,谈判是威权的斗法,不是对话的桥梁。 川普碰了软钉子,北京则打了一场传声筒式的外交战,声音上去,意义早变,过程变成政治防御演。

美中贸易战表面剑拔弩张,但习近平与特朗普私下却各有盘算,谁都不想先低头。 (资料照片) 图:新头壳合成

贸易不是买卖,是规则的战争

当年英国与清廷谈贸易逆差; 今天的美国,同样紧咬中国对美顺差、补贴体系与知识产权。 对华府来说,贸易不是你卖我买,而是你是否符合公平原则框架。 但中国早就看穿:这不只是贸易,而是制度输出。 北京拒绝照单全收,因为中国的经济逻辑从来不是自由市场,而是国家主导、权力分配、控制优先。 你谈“规则”,我谈“主权”; 你讲“公平”,我守“底线”。

这不是关税几个百分点的纠纷,而是两种体制、两种秩序的正面对撞。

两艘船,系在一条炼上,却彼此疑惧

当年乾隆骄傲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今天的中国则说:“中国市场够大,不怕脱钩”。 说法不同,逻辑一致:不需要你、你才该妥协。

但现实比话术诚实。 中国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美国则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与制造体。 两国嘴上喊脱钩,实际却像拴在同一链条上的两艘船,谁都无法真正松手。

一边喊“不跪”,一边却将半导体、医药、航空零件、石英等产品关税调降至零,动作远比口号温顺得多——这不是对抗,而是一场精心排演的对话剧,说给内部听,也做给国际看。

结语:跪的不是膝盖,是一种政治姿态

当年马戛尔尼站在圆明园前,看见的是一个沉醉自大、不知世界巨变的帝国; 今天的中国,也同样认为美国霸权风雨飘摇,而自己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准备接掌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当你自信过了头,现实就会给你下跪的理由。

真正的不跪,不是靠拍影片自我壮胆,而是靠制度实力、战略清醒与内部韧性支撑; 而真正的让步,也未必是屈辱,更可能是理性。

因为历史讲得再明白不过:跪下的如果不是膝盖,那可能就是整个国运。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