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王丹:中国为何这么快就与美谈判?

www.creaders.net | 2025-05-08 19:31:31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访问期间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举行会谈。 中美之间经过各自放话阶段,现在终于要开始坐下来,针对关税问题进行面对面对的谈判了。 中方此前采取强硬立场,摆出一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样子,外界虽然预期中美最终一定会坐下来谈判,但中方改度之快,仍然是令人惊讶。 最崩溃的是在中国的民族主义叙事煽动下对美国的“霸权”群情激愤的小粉红群体,在中国的微博上到处可见质疑之声。 到底是什么,让中方如此快地就转度,从对抗转为谈判?

首先我们要看到,中国要与美国打贸易战,手里几乎无牌可打。 而这种窘境, 其实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便进入了充满摩擦与博弈的阶段。 川普在第一任期时在贸易政策上展现强硬立场,先后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试图透过经济压力达成对华政策的目标。 之后的拜登政府虽然表面上与中国改善关系,但在贸易问题上并没有手软。 这场贸易战至今已超过六年,双方不断加码报复性关税,却迟迟未见显著改善。

而这六年的中美关系的紧张,已经根本性地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报告,自2019年以来,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规模显著扩张,其中越南的电子制造业增长达到30%,印尼和印度的制造业也因外资转移而蓬勃发展。 这些国家承接了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成为新的供应链中心。 根据彭博社的统计,2024年越南的对美出口增长了18%,而中国的市场份额却缩小了12%。 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没有多少强硬下去的底牌。

其次,川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已经呈现出来并将继续恶化。 根据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总额在2024年下滑了15%,特别是在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领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缩水。 仅在2025年4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便同比下降了43%。 同时,整体进口预订量自3月底以来下滑35%,显示出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急剧减少。 外资的撤离亦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数据显示,2024年有超过150家跨国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主要集中于电子零组件、纺织业和汽车制造领域。 这波撤离浪潮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失去大量订单,失业率也随之攀升。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并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图片取自百度)

对于中国来说,失业率的攀升,才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 尤其是中国近年的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2024年已突破20%的警戒线,成为国内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如果出口市场无法恢复,中国制造业无法吸纳新增的劳动力,这将进一步恶化社会压力。 对此,中国官方尽量回避,但外资企业看得非常清楚。 摩根史坦利的首席亚洲市场分析师就指出,外资的撤离反映了国际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性的担忧。” 美国商会在其2024年的年度报告中也指出,超过67%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不确定性感到忧虑。

应该说,虽然中国大外宣系统一再强调,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苦难忍受能力,吃草也可以活。 但这应该仅仅是自我安慰的话术。 导致中共需要尽快缓解中美贸易战的,倒不一定是经济上的冲击本身,而是这样的经济冲击可能导致的社会的不稳定。

如果中美双方能够达成部分协议,例如降低关税或取消对高科技产品的限制,中国的制造业或许能获得一丝喘息,特别是在出口和外资投资领域可能看到短期反弹。 经济的稳定,也会带来社会的稳定。 然而,从短期看,中美谈判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从长远来看,全球供应链已经部分完成转移,中国要完全恢复过去的贸易优势也并非易事。

总之,这场谈判不仅是中美之间的博弈,更是中国在面对全球经济重新洗牌时的一次重要考验。 能否突破僵局,将影响的,远不止是中国的经济成长。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