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大学文凭贬值,为何学费全面飙涨

www.creaders.net | 2025-07-28 20:54:08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大学的文凭不断贬值,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大学学费却持续上涨。即将在202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发现,大学学费又涨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

  大学文凭贬值 专家:盲目扩张的结果

  今年5月,一个名为“游上岸的李丫”的抖音播主发视频说,她妈妈摆地摊供她上大学,花十几万学费让她进了医科学院,结果她毕业后也摆起了地摊。

  该播主在视频中介绍,她今年25岁,是广西人,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毕业。她毕业后先去过一家医院,但是工作安排与她的专业不对口,她干了两年就辞职了。今年早些时候她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考完后开始摆摊卖芒果冰淇淋,同时兼做自媒体,记录自己的摆摊经历。

  之后在6月27日,她说接到学校电话,要求她下架视频,因为影响了学校声誉。7月2日这一话题迅速上了大陆网络热搜。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网络上经常见到,有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去摆地摊、送外卖,或者回乡务农,让人感概大学文凭太不值钱了。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分析指出,中国大学文凭贬值是“中国高校盲目扩张的结果”,同时“整个教育机制实际上是扭曲的”,不能够为市场提供真正需要的毕业生。

  据陆媒消息,从1998年到2023年,中国的本科生招生人数增长7.3倍,本科学历的“含金量”逐渐下降。同一时期,中国高校的硕士生扩招近20倍,博士生扩招近10倍。“大跃进”式的研究生教育令研究生文凭也逐渐贬值,本科文凭就更贬值了。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进一步批评说,中共一直是官僚主义盛行,中国高校招生由国家计划控制,也和社会脱节。社会不需要的专业,已经不适合市场的专业,因为他们自己原来有,就还坚持去招生,最后导致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工作。他认为,这些都是文凭贬值的一些原因。

  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约33%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新浪教育报告说,仅26%的毕业生表示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大量本科毕业生被迫转行进入灵活就业、营销、服务等行业。

  高校学费依然猛涨 分析:高校用涨学费来堵资金缺口

  据大陆媒体综合报道,2025年,中国有二十多个省份上调了高校学费,平均涨幅10%到15%,部分地区如上海、四川、吉林的平均涨幅高达20%到35%。此外,民办高校的涨幅超过公办高校。

  例如,“211”重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学费从2024年的每年8.5万元(人民币,下同)涨到10.5万元,净涨2万元,涨幅约24%。省重点湖北工业大学的学费从2024年的每年3.5万元涨到4.5万元,净涨1万元,涨幅28%。

  云南大理大学作为省属公办的普通高校,学费也从2024年的9,500元涨到1万元,净涨500元,涨幅超过5%。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其学费从2024年的5万元涨到6.8万元,净涨1.8万元,涨幅36%。

  对于高校学费猛涨,李元华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下滑和通货膨胀,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减少,可是学校的日常花销还在那儿,所以校方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涨学费——来堵资金缺口。

  据报道,2025年中国教育部为高等教育拨款1,143亿元,比2024年下降约4.7%。有高校财务人士表示,“有些科系的培养成本,不涨价根本活不下去。”

  谢田也表示,中国经济在衰退之中,政府给高校的拨款减少,而高校仍在继续扩招,造成扩张太快、师资也跟不上,于是高校只能增加各种各样的收费,包括涨学费。

中国大学文凭贬值,为何学费全面飙涨

2025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退学摆摊卖土豆泥,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截图)

  民办高校招生出现困难

  2025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而民办高校却出现了“生源荒”。大陆媒体报道说,上海一所民办高校在2024年出现了招生“断档”,今年更在首轮投档中创下“零投档”,即“零报考”记录。

  据中共教育部数据,2023年中国有超过3,000所高校,其中民办高校789所,占比四分之一,在校生有逾990万人。

  为什么在高考人数仍然巨大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还会有招生困难呢?

  李元华表示,过去是正规院校考不上才会去民办高校,而民办高校的学费高得多,现在随着文凭贬值,大家已经想明白了,“为什么要为拿一个不值钱的学历花这么多钱呢?”,而且“很多普通家庭连公办教育的学费都承担不起,更何况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了。”

  谢田认为,“出生的孩子少,上学的少,第一个受到冲击的,应该就是这些民办学校、私立学校。”随着人口下降的趋势,“民办大学会出现生存危机”。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生源”即是“财源”。民办学校的背后更是多为盈利性教育集团,其净利润可达到惊人的程度,如中教控股和宇华教育的利润分别高达 38.7% 和 47.2%。

  中国教育产业化面临停摆和崩盘风险

  自从1990年代末期,中共开始对中国教育实行产业化管理,允许学校收取学费、杂费和各种名目的赞助费,以此减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李元华批评说,中共政府对内减少教育投资,却在非洲以及对非洲留学生投入大量资金,加上中共对教育的过多行政干预,这是“扰乱整个教育市场”,随着经济衰退,“这种教育产业化应该会随时停摆,进行不下去。”

  此外,李元华认为,当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已经感受到人口下降压力而纷纷关闭时,那么再过十年,高校的过剩问题也会同样出现,到那时,“中国教育产业化实际上是随时可以崩盘的。”

  谢田表示,“中共把教育当成产业,这是中央决策上的一个失误,或者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犯罪。实际上,把教育、医疗都当成产业(去盈利),这在正常国家是不可想像的。”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