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8月4日报道,北京宣布计划对政府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这一意外举措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其债务市场头寸。
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8月1日发布公告,明确了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有关事项。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对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续发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公告指出,上述金融债券,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并由金融机构持有的有价证券。
彭博社指出,新规可能会推高新债的借款成本,尤其是在主权债券的利息收入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免税的情况下。此外,由于投资者寻求规避新债券的征税,新规还刺激了现有债券的买入,导致收益率进一步下降。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考虑到增值税普遍适用的6%税率,“税收政策的变化将增加投资新发行债券的成本,从而提升旧债券的吸引力”。他们估计,这可能会使现有债券与新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距扩大约5至10个基点。
截至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余额占全国债券余额的近70%。对这些债券征税将为北京方面增加收入和支持经济增长提供另一条途径,但在经济依然脆弱的时期,这也可能提高融资成本。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