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据《科技日报》报道,8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表示,自今年7月中旬以来,南沙群岛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驻站科研人员,在永暑礁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活动。
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该海域发现极度濒危物种儒艮的持续活动踪迹,不仅填补了该海域的物种分布空白,更是近30年来中国南沙群岛及南海中部海域首次有科学影像佐证的儒艮活体记录。
据了解,2008年,海南省东方市发现的死亡儒艮是中国最后一次目击记录。 2022年,儒艮被宣布在中国沿海功能性灭绝。
今年7月8日,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巡视人员首次在海岛西南方海域发现浮在海面换气的“大鱼”,并在其后近一个月内持续观测到其在该海域的活动; 8月2-3日,巡视人员与驻岛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观测到“大鱼”在该海域活动,并采集到影像资料。 相关资料经鉴定,正是儒艮。 8月11日,科研人员再次目击了儒艮在海面的活动情况。
“我国南海北部,如广西、广东沿海近岸的儒艮种群已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急剧衰退,南海中南部海域虽有零星渔民目击报告,但从未有经科研机构确证的影像或实体记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秦耿指出,此次发现与今年3月台湾宜兰海域的记录形成呼应,共同构成近10年来中国海域内极为罕见的儒艮分布实证,为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该物种的跨海域迁徙扩散提供了关键线索。
近半年来,中国在永暑礁相继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玳瑁、绿蠵龟、儒艮。 “绿蠵龟依赖沙滩产卵繁殖,玳瑁的生存与珊瑚礁健康紧密相关,而儒艮的出现则标志着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三类物种在永暑礁海域的相继发现,凸显了永暑礁岛礁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更证明了我国南沙岛礁生态岛礁建设与生态保护工作成绩斐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宋星宇表示。
儒艮通常喜欢成群活动,常以2至3头的家族群形式出现,此次为何单独“流浪”至此,尚待监测研究。
此次发现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与驻岛环保部门构建的岛礁安全运行长期联合监测体系。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岛礁中心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岛礁中心与驻岛环保部门的合作,强化南海岛礁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研究,为岛礁陆海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蓝色国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西藏行现惊人一幕 张又侠与习决裂? |
2 | 惊传习情妇被抓 还和他两人共用 |
3 | 回国见齐心最后一面?杨兰兰“习公主”身份 |
4 | 重磅!北戴河会议四点共识流出 |
5 | 猛料越爆越多:释永信在少林寺有多爽,举国哗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