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CPB挖角名单曝光后 不难想象北京下一步

www.creaders.net | 2025-11-19 15:51:33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新成立的“中国棒球城市联赛(CPB)”预计2026年开打,并传出首波“台湾自由球员名单”有曹锦辉、林益全等人,引发国内政坛与球迷高度关切; 此事非单纯体育流动,而是在中共已习惯以多元手段扩散影响力的脉络下发生,当网红、歌手等文化统战路径饱和,体育作为高度象征性与情感连结的领域,正成为下一个被利用的战场。

中国在国际体坛的压力与骚扰模式

北京长期利用国际体坛进行政治施压,从选手国籍认定、赛事名称到赛场外交禁语,其手法涵盖官媒作、外交交涉与赛事商业安排; CPB要求各队名单内纳入台港澳选手,表面是人才流动,实质可能是把体育选手纳入制度化交流的渠道,形成长期渗透的温和平台; 这种制度化接触往往先以工作机会吸引,再逐步扩大影响。

从网红到球员:统战样板的转换与意涵

过去中共对台影响力作重点多在文化圈与商业领域,透过签约、活动邀请、代言等模式,建立依赖与话语渠道; 但当这类模式接近饱和或遭抵制时,转向体育界便具备两大优势; 一是运动员的社会偶像效应强,易被当作价值输出的载具; 二是体育交流具“非政治化”遮蔽效力,更容易被宣传为正常化的人民往来; CPB若成功吸纳知名台将,便可在民间层面建立“亲中体育圈”,为后续话语渗透铺路。

养套杀:如何透过交流制造影响力链

许多评论指出,中方以“养套杀”方式作,先以训练或职业机会“养”起选手与教练,建立情感与经济依赖,接着在关键时刻用舆论、资源或人脉影响其言行或立场,最后达到散播特定叙事或施压的目的; 体育选手一旦成为跨境宣传或象征,不只个人被绑架,其周遭社群(球迷、球队、青训系统)也可能被牵连,形成扩散效应。

国内回应与风险管理:政府、球团与选手的防线

面对CPB挖角潮,台湾必须建立多层防护,台当局需透过陆委会等单位强化对跨境体育交流的审核与风险说明; 职业球团应提供退场机制、保障选手权益与意识型态风险教育; 选手个人则应被提醒合约风险、言论后果与家属社群影响,公私协力的“保护网”能降低被利用的机会,并保护运动员的职涯选择权。

国际化揭露:把复合式打压变成国际议题

台湾应把个案放入国际场域揭露北京作模式,与国际体育组织、盟国智库、媒体合作,发布调查报告与案件汇整,说明中方如何利用赛制与联盟规章做为统战工具; 在国际赛事与论坛上由台湾学者与实务者揭露“体育统战”案例,让全球体坛与民主国家注意到这类风险,从制度面(如国际联盟的合约与反干预条款)形成防护。

CPB挖角,代表了当文化统战路径受限,强权会寻找新载体; 体育因其情感影响力则成为天然孵化场。 (取自CPB官方)

CPB挖角,代表了当文化统战路径受限,强权会寻找新载体; 体育因其情感影响力则成为天然孵化场。 (取自CPB官方)

民间与区域合作:把防卫化为共同体育伦理与监督

台湾可与日、韩、菲、澳等亚太体育界与学术机构建立联盟,共同制订“跨境运动员保护守则”与信息交换机制,并透过亚太运动研究与教育合作,培养教练与经理人在国际交流中的风险识别能力; 这类跨国体育治理,既能维护选手权益,也可阻断单一国家利用体育作为政治工具的空间。

CPB挖角风波提醒我们,当文化统战路径受限,强权会寻找新载体; 体育因其情感影响力成为天然孵化场,台湾面对的不仅是个别球员的就业抉择,而是一场关乎国家认同与国际话语权的长期角力; 要化被动为主动,必须以法制、产业自保与国际化揭露三管齐下,让体育回归竞技本质,而非成为地缘政治的新战场。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