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掌权以来,中共宣传部门已将他的讲话、指示、演讲等文献集结成册,陆续出版了超过150本书,希望加强对党员和民众的思想控制。不过,近日有部落客爆料,习近平的著作在一些书店里就算打出“低至1折起”的促销牌子,依旧乏人问津。
名为“新高地(@5xyxh)”的部落客11月19日在X平台发文指出,在当下中国各大书店的显眼位置,总能看到一排排以习近平名义出版的书籍,封面金光闪闪,定价不菲,却常常落满灰尘;在一些书店,那堆积如山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习近平著作选读》,甚至打出“低至1折起”的促销牌子,依旧无人问津。
文章讽刺地写道:“为什么这些『国家宝典』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或许,这不仅仅是市场冷遇,更是民众对(习近平)这种『出版狂潮』的无声抗议。”
文章说,习近平的出版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12年掌权前和掌权后。早年他作为地方官员时,主编或参与出版了约8至10本地方性书籍,这些多为工作总结或地方志,数量有限,远非个人力作。
习近平真正的“爆发”是从2012年掌权后开始。官方管道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列出了数十本“重要著作”,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5卷)、《习近平书信选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海外媒体和网络统计更惊人。根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习近平执政十馀年已出300册,由欧亚20多家书商发行,Goodreads平台甚至记录了205本以其名义的书籍。综合来看,习近平的著作总量至少150本以上,上台13年平均每年约11至12本。这在全球领导人中堪称“最高产作家”,却也引发疑问:1个人怎可能年产这么多书?
文章指出,截至2024年底达1亿27万1000人,假设每个党员强制或自愿买1套习近平全集,约10至15本为1套,平均每套定价1000元人民币(下同,新台币4420元),总销售量将达1亿套,总收入1000亿元(新台币4420亿元)。按中国书籍版税标准7%至10%计算,稿费将高达70亿元至100亿元(新台币310亿元至442亿元)。
这还不算用公款采购: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12月下半月销售榜前20名中,习近平相关书籍占12本,发行量上亿册。早期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首印即数百万本,稿费就破亿元。如此天价版税,远超普通作者每千字100元至150元(新台币442元至663元)的标准,习近平出书更像是1场公帑盛宴。
文章说,翻开这些书,内容多为讲话摘编、书信选集或论述汇编,如《论把握新发展阶段》(2021年),实则源于公开演讲的剪辑。中国官方从未透露是否有“笔杆子”团队润色,但类似毛泽东时代,领导人著作往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整理。
海外分析认为,这些并非习近平1人原创,而是宣传机器的产物:演讲录音转文字,再由专家“提炼”。若真为习近平1人所写,年产12本岂非神迹?这也解释了为何内容重复冗长,缺乏深度创新,读者难有共鸣。
文章说,习近平现72岁,若如他所希望的延寿至150岁,还剩78年,以当前年均12本速度,未来将再出936本,总量破千!届时,“习思想”或成图书馆半壁江山。但这种长寿出版恐难掩市场尴尬:打折无人问津,反映的不仅是审美疲劳,更是民众对强制灌输的疲惫。或许,真正的乏人问津,是权力叙事与现实脱节的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