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共新航母会是传说中的“钍基融盐反应炉”?

www.creaders.net | 2025-11-24 20:55:28  世界特种部队与军武资料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一张关于大连造船厂的最新照片,似乎是建造中的解放军第四艘航舰,根据外媒分析,这艘新航舰的船体分段上,出现了非常清晰、类似大型围阻体(Containment Structure)的结构特征。

  这个结构与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舰的反应炉舱室布局高度相似,这强烈暗示了这将是中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式告别了辽宁号、山东号乃至福建号的常规动力。

  这艘航舰会使用哪种核反应炉?

  会有这个疑问,是中国近年在“钍基融盐反应炉”(Thorium-based Molten Salt Reactor, MSR)技术上投入巨资,甚至在甘肃省建造了目前全球唯一运行并成功引入钍燃料的熔盐反应炉。

  这种被视为“黑科技”的反应炉,有可能被用在新型航舰上吗?

  什么是钍基融盐反应炉

  MSR简单来说,是一种使用“液态”燃料的反应炉,它不像传统核反应炉使用固态燃料棒,而是将核燃料(如钍)溶解在熔融的氟化盐中,使其在液态下进行链式反应,具有以下革命性的优点:

  1、安全性高(常压运行)

  MSR不使用高压水冷却,而是在常压下运作。熔盐沸点超过1400°C,远高于运行温度约700°C,不会产生高压蒸气,因此无需厚重压力槽,也不存在氢爆风险。若发生事故,熔盐可自动流入冷却槽并凝固,封住放射性物质,极大降低污染。

  2、效率更高(高温输出)

  传统压水堆温度约330°C,热效率仅33–35%;MSR可达700°C以上,效率提升至45–50%,同样多的燃料,MSR能产生的有效能量(推力或电力)远比压水堆更多。

  3、燃料丰富、选址方便

  钍-232比铀丰富3–4倍,且燃烧后产生的长半衰期核废料大幅减少,放射性危害期从数十万年降至数百年。

  且由于钍熔盐反应炉不需大量冷却水,不必建于沿海或大河流域,可设于沙漠或干旱地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理,若真有舰用版本,能大幅减少舰上储存冷却水的空间。

  4、结构紧凑体积小

  由于不需压力槽且效率高,MSR的反应炉核心可更小、更轻,对航舰等受限空间的军事用途特别有吸引力。

  技术最大的瓶颈为严重腐蚀问题

  尽管MSR听起来很完美,但它有一个致命的技术障碍“腐蚀性”,所以过去没有大规模使用。

  熔融氟化盐在高温下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几乎可以侵蚀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合金材料。

  要找到一种能承受“数十年”高温、高辐射和强腐蚀环境的完美容器材料,是MSR实用化的全球性难题,如果那么容易解决,美国就不会在1969年停止研究了。

  因此虽然中国在甘肃建造陆基的实验性钍基反应炉,但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可控的环境下,“长时间”测试材料的耐用性与工程可行性。

  在陆基实验炉尚未能证明其长期可靠性之前,解放军海军不太可能冒险将这项“未经验证”的技术,直接安装在航舰这种数千亿造价、肩负国家战略威慑(与面子)的重要军舰上。

中國「004型」航空母艦結構與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艦反應爐艙室佈局高度相似,強烈暗示了這將是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圖片擷取自Youtube)

中国“004型”航空母舰结构与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舰反应炉舱室布局高度相似。(图片撷取自Youtube)

  解放军新航件很可能仍是“先进压水堆”

  综合判断,解放军新航舰的“心脏”,最有可能的选择仍然是技术最成熟、全球海军核动力(尤其是美、俄)都验证了数十年的“压水式反应炉”(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PWR)。

  外界普遍推测,解放军将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舰载小型压水堆”。这很可能是基于解放军最新一代核潜舰(如095型或096型)的反应炉技术,经过放大和改良而来。

  例如参照中国已推向国际市场的陆基小型模组化反应炉“ACP100”(玲龙一号)的经验,解放军在小型压水堆的功率密度、安全性与可靠性上应有进步。

  核动力航舰的真正意义:提升“出击持续力”

  无论采用何种反应炉,一旦确认为核动力,核动力航舰都标志著解放军海军的巨大飞跃。

  然而核动力航舰的最大意义,并非许多人误解的“无限续航力”,毕竟航舰上的舰载机与护航舰队仍需燃油,航舰也不可能单独作战。

  核动力的真正优势,首先充沛的核能“发电能力”,也能为舰上的电磁弹射器、高能雷射武器等次世代系统,以及越来越耗电的各种电子侦测、通讯装置,提供稳定的电力来源。

  其次核动力能节省航舰自身所需的海量舰用燃油储存空间,这些宝贵的内部容积,可以转而装载更多的航空燃油与弹药,提升航舰战机的“出击持续力”(Sortie Generation Rate),让战机联队能发动更久、更密集的攻击波次。

  同时这也降低了整个战斗群对补给舰的依赖频率。海上补给(RAS)是舰队最脆弱的时刻之一,舰上的航空燃油与弹药,在激烈战斗中,是消耗最快的物资,补给时又危险,减少补给次数,就是直接提升了在高威胁海域的生存能力。

  造出来变靶子?

  不过这艘新航舰目前才刚刚开始建造,一艘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工程造物之一。

  从目前刚开始的“船体分段”建造、到“下水”、再到“舣装”(安装所有雷达、武器、管线),然后是漫长的“海上测试”(包含最关键的电磁弹射与舰载机磨合),最后才能“形成初始战斗力”(IOC),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传统动力的福建舰于2016年开始建造,2022年6月下水,2025年11月服役,时间长达9年。

  台海战争假设真如美国军政界的警告,在2027年左右爆发,这艘在建造中的航舰只可能成为靶子,对解放军的攻台战力没有任何帮助。

   0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四中全会
11
中共两会
2
中日关系
7
美伊冲突
12
大S
3
中美冷战
8
以伊战争
13
洛杉矶大火
4
万维专栏
9
何卫东
14
叙利亚
5
川普
10
AI
15
苗华被抓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