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说,中国上调工资和更严格环保标准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他还给出了具体数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将使美国通货膨胀率每年上涨0.5个百分点,使全球通货膨胀率每年上涨0.7个百分点。
谢国忠的观点不但在理论上讲不通,也没有事实依据。一般的教科书讲通货膨胀,都列举了两种主要原因:一种是成本推进型,一种是需求拉动型。谢国忠无非照搬教科书的教条结论,承认有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这一说,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似是而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连续不断的上升,与微观经济学上讲的相对价格的上涨不是一回事。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这两类价格。相对价格的上涨是资源稀缺性的一个信号,如果某一行业的成本提高,要反映到价格的上涨上,假如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不是很大,该产品的价格也不过是作一次,或少数几次的上涨。不是普遍的、连续不断的上涨,不能算是通货膨胀现象。通货膨胀的真正成因只能从“需求拉动”方面去找,是货币供给增加过量的结果。货币大师弗里德曼说得好,通货膨胀永远都是货币现象。
假如原油的价格高了,只不过表明,各行业现在得节省原油。成本高,是市场放出的一个信号。市场价不可能保持稳定不变,必然随着供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正常因供求变化带来的价格变动,无论上涨到多高,跌到多低,并不值得担心,相对价格的变动跟通货膨胀没有关系。
谢国忠的观点认为,中国工资及其他制造业成本上涨从而推动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所以推动了世界通货膨胀,又由于美国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国,所以推动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其实,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原因有两部分,工资的提高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才有所提高,这种形式的工资提高,反映的是中国劳动力资源相对来说比以前变得更稀缺而已,与通货膨胀一点关系都没有,环境、原材料等其他物质资源因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变得相对稀缺,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成本的提高中,有一部分确实与通货膨胀有关,但与谢国忠的观点正相反,是美国首先有了通货膨胀,美元贬值,从而扩大了从中国的进口,在美国需求增大的情况下,是美国的通货膨胀传到了中国,拉高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单看中美贸易,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这不是美国需求增加,通货膨胀从美国传到中国的明证吗?
诚然,中国自身也有通货膨胀的因素,表现为银行信贷持续增加,投资过热,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资产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正好反映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传到了中国,而不是相反。(转自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