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8日载文《一切向钱看,少林变了样》。 内容如下。
2006年3月底,河南郑州举办了黄帝故里丙戌年拜祖大典,仪式在新郑市黄帝故里举行。当天上午10时20分,“当大典进行向轩辕皇帝进香时,天空惊现一条长虹作半包围状伴着太阳出现在仪式上空,直到仪式结束后又奇迹消失。”
笔者有幸,参与其盛,但是看到现场许多人表现出的那种迷信态度,不仅慨叹,中国新文化精神的倒退,以及迷信风气的迅猛地回潮。上面所引的话是一则中国新闻网站的报导文字。奇怪吗?其实我在现场就又听到一位女士向人们解释说,那是日晕,是自然现象。不过,多数人却宁可相信那是一个“吉兆”。
因为参与拜祖大典,有机会再次造访少林寺,也觉得很不是味道。今天的少林寺比起前几年第一次到访所见,又更加商业化和俗气。少林寺附近一带,武馆林立,少林几乎已经变成中国武术的代名词了。国内外游客在寺庙范围内挤得水泄不通,少林寺早已不再是清静之地。
最令我反感的则是在塔林所见的一幕。一名寺里的住持不久前去世,在塔林的墓地里建起了一座新塔。它的外形同数以百计的旧塔相似,但是,上面所镌刻的图案却令人吃惊。有洋房、汽车、手机各种现代化的身外之物,显然,少林的弟子们头脑里装得已不是什么四大皆空了。
近日看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获得河南省地方当局赠送一辆价值人民币100万元的越野车,以表彰他对促进旅游观光的功绩。据称,释永信日前又表示盼望获得更大的奖,更加令人作呕。莫非释永信和河南地方确实已经把少林寺彻底变质了,一切都要向钱看?
作为河洛文明发源地,作为一个中国历史古都,河南的文化遗产之丰富,实在是中国其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也是河南最大的旅游业资源。若能善加开发,实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如果像少林寺这样,把古迹变商品,把和尚变商人,很快就会把这些珍贵的遗产给糟蹋掉。少林寺已经成了一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