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校师资的近亲繁殖,是指学校喜欢让本校毕业生留校当老师,或者说,是教授们喜欢让自己的得意门生留校当老师,以传承自己的学术造诣。在国内院校中,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而在顾教授调查的六所美国著名院校中,却几乎没有人在取得最高学位后直接留校工作。
国内不少高校在学术创新和科研方面长期出不了重大成果,近亲繁殖是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学术研究总要有破有立,科技创新讲求标新立异,最优秀的人才只能出在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然而,在近亲繁殖的环境中,师道尊严,学生没有超越老师的勇气,搞研究没有百家争鸣的氛围。由于缺乏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知识的互补,所以就很难擦出创意的火花。
这又让我想到生物学上的纯种优势与杂交优势之说。几年前,我曾访问过澳大利亚的牧场,采访他们培育美利奴良种羊的技术。据介绍,一些老字号的良种场保持着纯种优势的培育路子,但越来越多的牧场已改采杂交优势的选育方法。纯种羊优点突出,但环境适应性差,而且因为基因缺陷相同,遇上传染病,常常是一倒一大片。杂交良种羊在产肉或产毛率上可能略逊一筹,但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因而经济效益好,牧民更爱养。
古话说:“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生长条件的变化会改变物种的性状。因此,纯种越来越纯的可能性很小,而越来越不纯的可能性则极高。要长期保持纯种优势总是越来越难。杂交优势却不然。通过不断地取长补短,优中选优,品种获得改良的机会几乎是无止境的。记得10余年前,我在美国曾遇见一名中国学者,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脑硕士后,又到哈佛大学攻读医学博士。以我当时的认知水平,觉得此事颇有点不可思议:电脑专业和医学风马牛不相及,哈佛大学何以接收一个理科生来攻读医学博士?今天,人们享受着种种高科技医疗仪器和诊疗手段的服务,对于电脑技术和医疗技术可以熔于一炉已经视为当然。试想,如果不是当初有那样一批思想超前的“博导”和学生,目前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水平是不是还要打个折扣?
流派、专业、学科等诸种分类都是主观的界定,而客观世界的发展并不遵循这些界定。因此,只有实现跨流派、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相互渗透和取长补短,人类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知识创新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取得突破。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是如此,选人用人和领导班子的搭配又何尝不是如此?
顾海兵教授的调查想说明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道理:用人要避免近亲繁殖,创新才会有更多机会。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惹习震怒 中国著名学者被迫离职 |
| 2 | 一场国际盛会:中国表现令人很失望 |
| 3 | 原来习真急了!美中元首突然通话内情曝光 |
| 4 | 退休生活,一定要离开三个圈子 |
| 5 | 高市与川普通话后,日本突然强硬! |
| 6 | 中日关系快速下滑 川习通话 习突然说出这6 |
| 7 | 日本突然刹车,全球冷汗直流 |
| 8 | 突发!川普:习近平已经同意了 |
| 9 | 昏招迭出,账号被封,颜宁闺蜜亲手埋葬最后 |
| 10 | 美中局势惊人逆转!罕见共识形成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