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从偏见走向善意——美版《西游记》再解读

www.creaders.net | 2006-09-27 15:24:2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没有一部中国古典作品会比《西游记》在海外更有有影响力。在日本《西游记》不止一次的被翻拍,曾经两次翻拍《西游记》,每一次都获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以悟空为主角的动漫《七龙珠》更是风靡全亚洲;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日版的《西游记》更是出尽了风头。而斯皮尔伯格作为美国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也明确表示有意向翻拍西游记。而且这部《西游记》还很有可能成为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美中两大导演共同合作的首部超级影片,国际巨星成龙和李连杰都希望加盟。如果故事本身不具备强大的号召力,怎能吸引众多影坛重量级人物的关注?

且不说未来的超级大片斯皮尔伯格的《西游记》,美国观众早在2000年就接触了这个传奇的中国古典故事。美国NBC电视台推出美国版《西游记》——《 The Monkey King》(猴王),便引起了轰动。

当然美国人银幕上的《西游记》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神话,而是加入了很多异域元素的什锦拼盘。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美版《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吧,相信会让很多的华人观众跌破眼镜。

故事的主人翁不再是一个顽皮但富有叛逆精神的美猴王,也不是一个外表软弱内心坚韧的和尚唐僧,而变成一个现代美国中国学者——尼克。当尼克在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均遭遇瓶颈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挑战自我改变命运的时候。一个身着粉红西式套装戴着夸张太阳眼镜的自称为“观音”的女子出现在尼克面前,她恳求尼克拯救一本书,从而拯救现代世界。而这本关系到世界兴亡的有魔力的书就是《西游记》。

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尼克随着 “观音”来到秦始皇兵马俑的一角,观音施展法力,将美国学者带到了《西游记》的中国古典神话世界。尼克释放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悟空,无意间充当了“唐僧”的角色。有所不同的是这个美国“唐僧 ”,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念紧箍咒等着徒弟拯救的和尚。而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美国救世主,他不但向中国仙人拜师学艺,学会了绝世本领,还以笔为武器带领悟空等人与邪恶妖魔作斗争,保护《西游记》免于被毁灭的命运,拯救了世界。当然还顺带虏获了“观音”女神的芳心。

    当然这是一个撤头撤尾的好莱坞故事,虽然借用了中国古典神话的框架。白人勇者出于对东方女神的爱恋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来到《西游记》的书中世界,拯救世界、认识自我并最终收获爱情的故事。这是好莱坞典型到老套的叙事模式。为了更好的迎合美国观众的观赏趣味,影片不惜变更主人公。当然这是为了让故事更好的朝着美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宗教习惯发展。为了最大程度的争取观众,舍去佛教徒唐僧,增加一个英俊的白人汉学家,对于广大的美国观众而言,这一举措无疑能增加影片的亲切感和代入感,而且还能加入为美国公众最津津乐道的爱情佐料。美国唐僧和观音女神在银幕上大谈恋爱,虽然令许多中国观众相当不满:为什么东方女神爱上的美国鬼子!但却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美国观众的虚荣心和种族优越感!

除此之外,中国的猴子、和中国的猪以及中国的沙和尚都相应的做出了调整。这里孙悟空少了几分顽皮和叛逆,多了几分暴躁和老气,八戒似乎也成为了具有外国血统的猪,就不用说蓝眼睛的沙僧了。这里的观音大大颠覆了中国人心目中“观音”的圣洁形象,魅惑的眼神、性感的红唇以及饰演者白灵的低胸造型似乎很能说明美国人对中国女神的想象。

美版的《西游记》毋庸置疑的是有着好莱坞的自大,充满了赛义德所论述的东方主义色彩。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白人主人公拯救世界(但是为什么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不是由华人拯救,而是由美国白人拯救?);另一方面就是白人男性征服东方女性,从性别的角度暗示了西方对东方的征服。 

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令不少中国观众哭笑不得的常识性的错误。例如:秦始皇的地宫竟是《西游记》世界的入口,白娘子的意中人不是许仙而是孙悟空,观音居然在一栋类似西方修道院的地方反省,……这种张冠李戴的大杂烩现象,似乎是编剧为了卖弄他对中华文明的“了解”所造成的反效果。有人评论说:“与其说影片是对美国公众记忆中的中国印象的展示,还不如说美版《西游记》是美国公众心目中中国文化碎片的大杂烩。”这种对中华文明的随意拼凑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美国的傲慢与自大。

美版的《西游记》由于其夸张的故事情节,以及期间暗含的“白人至上”的理念使得很多看过影集的人感到不满。这些观众认为影片如此天马行空的改编是对原著的不尊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随意扭曲。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The Monkey King》,或许能够得到隐藏在傲慢与偏见之外的意外的收获。 

表面上看,美版《西游记》延续着百年来好莱坞对东方的描述。如果光有自大,那么这部电视作品或许部值得一提,因为一部原地踏步的充满傲慢和偏见的作品对好莱坞、对全球华人都是没有创意的存在。美版的《西游记》值得赞许的是,它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迈过了“偏见”的门槛,展现出渴望了解中化文明的善意。 

影片出现了以徐大人为首的一方妖魔鬼怪对文化的摧残、对思想的钳制。杀害吴承恩,焚烧书籍的场面,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暴行。而徐大人口中的反对文化自由的语言,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文字狱的根源,死后的吴承恩的在徐大人的“关照”下改造思想、自我否定的场景,似乎也有着某种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射。 

但这一切都是作为故事的反面角色而存在,只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某个侧面。在影片中展示的不再是美国所代表的“自由”文明和中国所代表的“专制”文明的斗争,而是更侧重于中华文明内部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之间的较量:虽然这个古老文明中存在着以徐大人领导的妖魔为代表的排外、拒绝变革的一方面;也存在着观音、玉帝代表的则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求新求变的一面。吴承恩代表着在两种倾向间艰难选择的中国知识分子。影片借玉帝之口说出了对中国文明的新见解:“这些极端分子不能代表我们的文化。中国真正的价值,即中庸之道。执政者会尊重灵魂的创造力与自由”。而故事最后的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预示着中国文明中开明包容的因素战胜了专制和封闭。

这是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也是已往好莱坞作品中所难得一见的客观和善意!预示着美国公众开始走出冷战时期的偏见,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华文明。 

当然这种“客观”从根本上还是建立在美国文化自身的观念基础之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西游记》故事爱情因素的美国式改编。

在原著故事中,唐僧为了取经事业放下心中对女儿国国王的深情,狠心西去。这一情节千百年来一直令多少超越时空的《西游记》读者感叹不已。可是在美版《西游记》中爱情却成为了重头戏。

在美国这个推崇爱情至上的国度。爱情成为美国唐僧不断勇往直前的推动力。如果没有尼克对观音的爱恋,他就不会来到《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如果没有观音对尼克的感情,或许尼克没办法战胜自我,学会本领,也可能无法将这冒险故事成功坚持到底。影片中尼克和观音的接吻,这一场面绝对令众多的中国观众不快至极。但在美国观众眼中确是值得庆幸的时候,美人的香吻是对英雄最大的奖励。为了更进一步的宣扬“爱情至上论”影片还煞有介事的为悟空安排了一个暗恋者——白娘子。还好孙悟空和白娘子的故事还没有机会展开,不然的话……

可以想象中国观众的反映, 电视剧 “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代表了广大中国人对孙悟空情感生活的看法“ 孙悟空没有情爱,我决不会让他进洞房,决不会让他和女妖发生感情纠葛(《 戛纳电影节上演真假美猴王——六小龄童怒斥日本蠢版《西游记》 》,http://www.sanww.com/bbs1/ShowPost.asp?ThreadID=364) 这充分反映了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为坚持美国价值观念而不惜对影片大肆改动,所以才说《The Monkey King》本质上这是一个有着《西游记》框架,体现西方精神的影视作品。

当然观念上的差异并不能阻止善意的释放。后来尼克和孙悟空等人鄙弃成见的并肩作战的场面,让我们回忆起周总理的至理名言——“求同存异”!

东方情调成为影片另一条释放善意的渠道。

故事发展的明线是美国“唐僧” 和悟空、八戒、沙悟净等人为保护《西游记》一书,拯救世界的故事,暗线则是尼克和观音的爱情故事,当然贯穿其间的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符号,象征着对各个时代中国的想象。

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情调是故事的卖点和亮点,也是好莱坞中国热的表现,然而《The Monkey King》超越其他作品的突出之处便在于故事不仅仅把东方元素当作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道具,而是成功地将东方因素融入叙事中,并重新赋予东方情调全新的意义。 

影片对东方情调的展示,是随着尼克等人穿梭于古典神话世界和现代中国的冒险展开的:

古代中国,特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世界,长久以来一直是欧美观众最津津乐道、最迷恋的东方因素之一。影片当然是极尽所能得充分展示东方情调。这是一个由毛笔、竹简、金碧辉煌的宫殿,龙的雕塑和女神的水袖霓裳等组成的东方世界。在这个充满异国风情的世界,美版《西游记》的编剧和导演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力:高大城墙内开满桃花的东方天庭,开明的玉帝,满口孔子云的虚伪神官,腾云驾雾的猴子和巧笑嫣然、身材曼妙的女神,极具以及那场混合了东西方色彩的审判……由这些象征古老中国的意象所构成的迷雾般的仙境。

至于现代中国,则是将故事发生地选择在西安。这里是美国公众心目中古典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交汇点。神秘的秦始皇陵成为美国观众想象中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舞台上悟空悟空金箍棒,观音甩动水袖上演着《西游记》的故事。舞台下的中国人民在狭窄昏暗的街道,过着忙碌的生活。随处可见绿军装、红五星、毛泽东的画像等象征现代中国的标志。

红五星、绿军装和毛泽东的画像一度是好莱坞反共题材的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符号代码。是美国公众对红色中国的记忆,包含着美国对中国的某种说不清楚的复杂情感:有敌视、有崇敬也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毕竟那段历史的中美关系又着太多的曲折。影片赋予了了这些符号全新的意义,影片将刻意安排读《西游记》的孩子放在毛泽东的巨额画像面前,强调的便不再是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压制,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所建立的新中国得以继承和发扬。

此外,影片还出现了电视、出租汽车,观音出场时的粉红套装和太阳眼镜等对于美国观众异常熟悉的物品。影片巧妙地实现了对常规事物的陌生化处理。将美国观众所熟知的物品放在陌生的由绿军装、红五星、毛泽东的国度,形成了非常具有戏剧张力的情形。美国观众一方面出现新奇感,一方面也产生了亲切感:原来中国人也和我们一样“打的”、看电视、一样追求时髦,而不再过着骑自行车、读毛泽东文选、每个人都穿着蓝布衣单调贫乏的生活。电视、汽车、时装成为中国迈向近代化的标志,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中国人吸收西方文明的象征。同时由于这些具体物质的存在,让美国公众着实了解到中国人的与时俱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部影片展示给观众的是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识,它试图告诉美国观众这是一个进步中的国度,而不再是之前很多到中国的传教士所描述的停滞不前的帝国;这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吸收着各个优秀文明的成果,已经不再是那个国门深锁的专制的帝国。

 一个世纪前法国诗人兼外交家的保尔·克洛代尔笔下的封闭停滞的紫禁城曾经是包括美国观众在内很多西方人生心目中中国形象的具体化身:

“可现在,我住在的古老帝国中一个残垣断壁,

身边是颜色忧虑的皇宫,树木丛中,屋脊确立,掩映着一尊腐朽的御座。

远离自由、纯洁的大海,身处土中之黄土,

这里,汇集着龌龊的水渠、失修的孤岛、驴和骆驼的行径,

这里,主宰土地的帝王开出犁沟,而后举起双臂,求助于呼风唤雨的皇天上帝。

犹如暴风雨到来时,长长海岸线上可以看到,岩石的峰尖和灯塔被雾霭和粉碎的泡沫紧裹。

大地的古风中,方正的禁城把它的城堡和城门高耸,

黄土的大风中,里三层外三层,重重排列着大象一般高大城门,

卷着灰烬和尘埃的大风,卷着硝烟和昏暗的大风,那是索多姆的风,那是埃及和珀斯帝国的风,使巴黎、巴比伦、达德莫尔的风!”

( 秦海鹰,《五大颂歌·神灵与水》(节译),《国外文学》,1991年 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 P237— 238)

很明显,影片中的现代中国不再是克洛岱尔笔下的末世景象。哪怕影片的结尾处与徐大人等妖魔的大决战中,城市遭到了大破坏,但很快在尼克、猴子和观音等人的帮助下恢复生机。这象征着对在灾难中重生的中国未来美好祝愿。

除此之外,美版《西游记》中还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The Monkey King》通过让尼克和孙悟空、八戒、沙悟净等人的相互学习,来告知观众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在原著中,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师徒名分清楚、泾渭分明。而在美版《西游记》中,这种师徒间关系并不绝对。首先是这位美国学者向悟空学武艺,然后是严肃的沙僧向尼克学习“笑”。观音帮助尼克认识自我,而尼克又让悟空见识到爱情的力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尼克帮助《西游记》的原稿不被坏人损坏。反过来在《西游记》中的经历尼克认识自我,走出人生的低潮。这一互助互利的故事的寓意很明显—— 即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相互促进。

天庭辩论会也让美国人了解到了个人反抗和独立个性,这是全人类的共性,并非违反了中国人的特质。 

此外,影片还充分肯定了《西游记》对中国以至于全人类的意义。这集中体现在尼克和观音带吴承恩回到现代中国,让他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影片是这么评价《西游记》的意义的:“儿童读美猴王的的冒险故事,使自己变得更有道德和勇气。成人后,《西游记》人们遵循内心,反抗不公。”

对《西游记》价值的肯定不仅在于对中国的影响,还在于对世界的影响。影片指出毁灭《西游记》就会毁灭现代文明,这当然是某种程度的夸张,影片将文化推崇到一个无以伦比的高度。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西游记》所代表的文化力量的推崇。为此,编剧还匠心独具的为美国唐僧——尼克安排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武器——笔。

正是出于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视,成为美版《西游记》能够打动不同地域观众的原因。 

当然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这部《西游记》实在不敢恭维,美猴王的风采全无(因为它把大量的笔墨花在刻画美国学者和观音的三流爱情),打斗的场面也实在拙劣!悟空和儿郎神的决斗类似于太空大战,徐大人来到现代社会则类似恐怖袭击。……但是如果从影片隐藏在影片背后的文化意义来解读的话,不得不承认这部美版《西游记》的意义非凡。因为影片的善意,有利于扭转美国公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不利的刻板印象,然更多的美国观众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华文明感兴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这一电视作品的美国NBC,与1996年由于侮辱参与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而引发大规模华人抗议事件的竟然是同一个电视台。当时NBC的态度颇为强硬、对华的极不友善。如今却通过《西游记》释放的善意。这与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门打开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中国亲见中国腾飞成果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美版《西游记》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美版的《西游记》讲述的不是纯正的中国古典神话,而是美国对是中国文化看法的一种转变。而这种转变是朝着令人欣喜的方向转变的,预示着好莱坞对中国态度的大趋势。

(冰凌推荐)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2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3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4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5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