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俞力工来稿:本月25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劳工党会议厅正式宣布一年之内将卸除首相职务。除此之外,还高度赞扬这十多年来与现任财政大臣布朗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他将不代表工党角逐下一任首相职务,同时又表明支持布朗出任首相的态度。
布莱尔与布朗之间不睦由来已久,早在9年前布莱尔担任首相时,两人已有默契,即在布莱尔第二任期间给予布朗继任的机会。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此事一拖再拖,终于导致党内的严重派系斗争。如今,布莱尔既有去意,但却又提出在任期内解决“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 的希望,让人感到十分纳闷。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最为棘手的就是以巴问题,布莱尔提出如此远大计划,自然让人怀疑他的去职诚意。果不其然,自他发表演说之后,党内要他尽快辞职的声音仍旧此起彼落。
布莱尔这次演讲还有两个内容显得较为突出,一是他提到“主张社会正义者,必须面对全球化所造成的现实境况,如果改变路线,非止会使得选战失败,也贬低了正义的价值”;一是坚持“恐怖主义非英国的外交政策所招惹,而是他们仇恨我们(指英国)的生活方式。
从统计数字看来,布莱尔。担任首相的9年,无论在就业率、财政平衡、增长率方面,均属欧洲联盟的佼佼者。实际上,布莱尔刚好就在经济政策上相当程度地承袭了1980年在保守党萨切尔首相领导下所执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提高英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限制工资的增长和缩减社会福利的开支。也正是由于保守党执政的18年期间严重造成两极扩大问题,作为工党领袖的布莱尔当时便提出了加强“社会正义”口号,而获得了胜利。除了这些年工资的增长与企业利润的增长不成比例之外,这9年来由于庞大军事开支也限制了中央到地方的基本设施投资能力,结果使得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培训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于是针对这些政策缺失,财政大臣布朗目前主张要扩大公共开支,要提高国民素质而投资于教育,要改善民众的卫生、医疗条件…。布朗提出这些主张,目的即在于恢复社会民主党人的传统“正义价值”,因此也获得了党内多数的认可。
布莱尔出任首相期间,又恰好与克林顿、施洛德主政时期部分重叠,一时间国际上曾盛传“第三条道路”的抬头。事与愿违的是,后冷战时期,国际跨国集团、军工体系和各国保守势力早已拧成一团,既支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又主导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在此大气候左右下,各国社会民主和民主党人士无不处处感受强大牵制,由是在政策实施上不止是举步唯艰,甚至还让人牵着鼻子盲目跟进。以冷战结束时期突然把“肢解南斯拉夫”和“反恐”列为最大战略目标即是一个具体不过的例子。随着军事行动益加深入、广泛,开支越是不胜负担,各国内部的反对声浪便越加难以抗拒。因此即便布莱尔在经济政策方面的成绩单还强差人意,最难以自圆其说的便是他紧跟美国的对外政策。在此背景下,劳工党于本年5月份地方选举的惨败,实际上已宣告布莱尔时代的终结;而随后发生的以色列攻击黎巴嫩事件,更是使负隅顽抗的布莱尔失去一切招架之功。有趣的是,即将交棒的布莱尔丝毫不对自己的过失作任何检讨,反而采取“进攻就是防御”的办法,为最受责难的“正义”与“反恐”进行辩护。这当头,旁人可以理解的是,布莱尔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的业绩一概否定;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没有美国的英国是个脱了毛的公鸡,而布莱尔的最大不幸,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靠近美国,而是冤家路窄、必须与布什同流合污。就在布莱尔发表辞职演讲、为“反恐”进行辩护的时刻,美国方面传来十多个情报机构的联合调查总结报告,其大意为,恐怖正义活动的增加与西方生活方式无直接关系,而系反恐战争导致的结果。布莱尔在位时便落得一个“美国的哈巴狗”的臭名;临走时,最后的辩解又让美国的调查报告拆穿。这一切说明,美国才是他的最大烦恼。200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