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不足两星期便飞到北京正式访问,打破五年来中日高层互不往来的僵局,被称为“破冰之旅”。细心分析这次访问的联合公报,当可发现北京又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安倍刻意表现得很谦卑,让北京领导人很有脸面,但实际上他并没让步,也没承诺不去靖国神社,然后就拿到一份联合公报。对安倍来说,这是很合算的买卖。
日方为了安倍的“破冰之旅”,可谓用心良苦、机关算尽。小泉纯一郎扮演黑脸,不仅任内年年到靖国神社参拜,退任前还选择在连战败投降纪念日当天到靖国神社,为中日关系画下底线,这样,两国关系日后再坏,也不会坏到哪去。既然前任的小泉“坏事”做尽,安倍只要不做同样的“坏事”,好像已是很大的“让步”。
安倍晋三是小泉内阁中,最支持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员,在修改和平宪法、国家正常化、制裁北韩等问题上,立场也最激进,加上他的战犯外祖父岸信介、父亲安倍晋太郎都是极右派。外界因而认为,在对华政策上,他比小泉更强硬。
但是,安倍上台后,刻意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采取较模糊的立场,不再坚称一定要参拜,还多次表示,“日本曾经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留下了种种伤痕,我对此深表反省”、“日方决不赞美军国主义,不美化甲级战犯”。安倍这些动作,好像已向北京示好、让步了,其实他甚么也没做,准确的说,他只是没做甚么,也就是没表明将来要参拜靖国神社,已经让北京满心欢喜了。
更重要的是,安倍上任不足两星期,就把自己的第一次外访送给北京,而非按照过去历任首相先到美国访问的惯例,以示对中国的重视和诚意。而整个外访安排也让外界以为,安倍非常渴望修补中日关系,甚至不惜表现得像“述职”、“朝圣”。总之,安倍要做的就是,让北京觉得很有面子。这种“谦卑”态度,令胡锦涛找到一个接纳他访问北京的下台阶,也有藉口攞平党内反对声音,造就安倍的破冰之旅。
事实上,安倍可说满载而归,不仅可以访问北京,更与中方签下一份联合公报,较五年前小泉访华时两手空空回国,风光很多。而且,今次的联合公报,中方也作了很多让步。第一,跟中日闹僵前最后一份联合宣言比较,这份联合公布的内容更有利日方。八年前的宣言列明,日方表示,“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中方希望日本汲取历史教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在这个历史问题上,今次联合公布仅写着:“日方强调,日本战后六十多年一直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今后将继续走和平国家的道路,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在态度上,今次安倍其实更加咄咄逼人,“认罪态度”更差。
而且,日方关心的问题,例如东海油田、北韩核危机、邀请中国领导访日、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联合公报都有提及;相反,中方关心的台湾问题、靖国神社、日本修宪等,全部被排除。由此观之,八年来中日关系不断倒退,中方到头来没有尝到任何甜头,日方并没因为急于同中国修补关系而作出重大让步。中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此外,北京对小泉咬着不放的“靖国神社”问题,胡、温与安倍会面时却只是轻轻带过,把责任推到小泉身上,却不跟安倍去争辩,甚至迫他作出某种公开承诺。这是很令人费解的。说白了,北京希望藉着日本选出新首相这个机会,作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契机,而安倍上台后的“良好表现”,自然成为北京的下台阶。
安倍得到的厚礼,可说是北京硬塞给他的,他不要也不行。如果这次访问没有成果,北京领导层一定备受压力,外交系统也会被批评不应安排这次访问。为了证明中共领导层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北京一定会千方百计给他送礼。而为了答谢北京的苦心,安倍短期内应该不会作出任何刺激性的动作。但一年半载之后,当北京领导层的政治压力大减之后,安倍还会如此守规矩吗?
笔者明白北京的苦心,也衷心希望中日关系能够有所突破,但不能老是为了面子而牺牲过多的国家利益,双方都应作出合理的让步。在外交上,面子是不值钱的,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