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女人对中国男人的印象,大致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从唐人街,二是从校园,三是从高科技公司。这三个来源很自然地造成了对中国男人刻板的原型偏见。
校园里的中国男人主要是二次大战后从中国大陆如西南联大等来美的留学生、1949年以后从台湾来的留学生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来的大批留学生,此外还有当地华人成为学生的下一代。据有关评价,这一类中国男人有以下主要特点:(1)聪明勤奋,大多在数理化学科领域出类拔萃;(2)许多人不太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往往给人以书呆子(Nerd or Bookwarm)的印象;(3)由于不太注意体育运动,多数人身体不强健,甚至瘦弱;(4)有比较现实的功利目的,多数对人文社会学科不感兴趣;(5)善于考试,但读死书的多,具创造性的人才少,多数人仅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机器,很难有大的成就;(6)表面上扎堆抱团,但并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么有团队精神;(7)不太能够与美国学生融合在一起。
一般说来,高科技公司中的中国男人是各自进入职业市场后的校园中国男人,比后者年长成熟,但分散而自成一体。据有关评价,这一类男人有以下主要特点:(1)教育层次高,熟悉和胜任本专业的工作;(2)由于文化语言的限制,很难进入高级管理层;(3)明哲保身,消极的个人主义,只想搭便车,不注意积极争取个人的权益;(4)同胞自己的内斗、猜忌和排斥远严重于其他族裔,常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5)理论性较强,应用能力不一定强,鲜有创造性,不少仅为职业机器;(6)不能有效地融入主流社会;(7)喜欢单干,而不喜欢合作;(8)多数仅注意个人事业,不重视回馈社会,不热心公益事业;(9)多数显得文弱,而缺乏朝气。
由于生理、心理及文化偏见等原因,一般的美国女人不会觉得中国男人有纯性爱方面的吸引力,恐怕只有五种情况例外。
一种情况是中国男人极为出色特殊或相当成功,故受到美国女人的青睐,如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朱棣文、世界着名提琴家马友友、哈佛大学新儒学哲学家杜维明;还有一些有造诣的教授、医生、作家、艺术家、工程师、体育明星或有名的企业家等。值得一提的是,与笔者熟知的好几位华裔教授都娶了美国白人太太。
另一种情况是第二代受过教育的华人,或虽为第一代,但在童年或少年时期就移民美国,他们完全或几乎完全美国化,比较容易与美国女人沟通,身体条件也较能与美国女人相应。根据有关调查,第二代以后的华人男性与白人女性通婚或交友的比例非常高。与笔者共事的一位华裔老教授有三个儿子,他们的太太竟全部都是美国白人。笔者访谈过十几位随当年作为大陆留学生的父母来美的小伙子们,如今他们已是高中生或大学新生。这些男士们都交过美国白人女友,有的竟有15个之多。
再一种情况是一些对中国文化相当热爱的美国女人,或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女学者、女学生,由于爱屋及乌或专业需要,故对中国男人情有独钟。笔者就访谈过好几对这样的中美夫妻。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在自己男同胞那里吃到苦头的美国女人,试图在有其他文化背景的男人如中国男人那里寻求慰藉。例如:一位从中国大陆来的大厨就与一位因受丈夫虐待而离婚的白人女子结为了夫妻。
最后一种情况是极少数追求性猎奇的美国女人,可能想在某些中国男人那里寻寻刺激。在美国读书的中国男留学生们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
在美国女人眼里,对中国男人比较正面的评价是:(1)注重家庭价值,责任感强,遵守男人和当家长的承诺;(2)感情内在、细腻、相对忠诚;(3)对女人比较舍得花费,不太计较利益得失,不像美国男人在经济上分得很清;(4)讲义气,重信诺,人情味浓,重视社会人际关系;(5)心理素质很独特,有很强的坚韧力和克制力,不容易情绪用事,变通的能力很强,较容易适应各种困难的社会和自然条件;(6)对事业比较踏实、刻苦、耐劳;(7)智力优秀,反应敏锐,领悟力强;(8)动作灵活快捷,容易掌握各种技巧性的运动。
相反,对中国男人的主要负面评价是:(1)不重视男女平等,有一定的大男子主义;(2)不善于浪漫的外在表现,不太注意仪表和包装;(3)大多数不注重体育锻炼,身体不够强壮;(4)过于强调烹调的口味,而不注意健康食品,因而往往显得营养不良;(5)不太注意卫生,不太注意养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6)不太热心公益事业,也不太注意社会公德;(7)法律观念不强,凡事喜靠人事通融;(8)创造力不强;(9)过于依赖金钱和物质利益来吸引女性。
根据有关研究材料,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男人被认为保守、乏味、缺少吸引力。例如,他们一般不会参与像飞行、跳伞、登山、野营、摩托、航海、深水潜海等西方男性喜欢的激烈运动。此外,亚裔男性通常被认为具有大男子主义和性自我主义。
《白人男性特质》一文的作者认为,与美国白人男性相比,美国亚裔男性是“矮小、固执、不雅观、其貌不扬和缺乏自信”。在美国,对多数亚裔男性最普遍的负面评价是男性魅力不够,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容易满足女性的需要。例如,一位身高1.70米的女子,至少要找一个1.82米的男子才觉相配。
方教授与杨教授在她们的研究中认为,随着亚裔各种地位的提高,美国人对亚裔男性的偏见逐渐有了扭转,所以亚裔男性与白种女性的通婚率有很大的提高。她们指出了三个新趋势:一是美国影视中出现了李小龙、李杰森和王慎德一类的英武形象,甚至在一些日历中也出现亚裔男性健美的体魄;二是亚裔男性作为模范族裔被认作其经济地位比其他族裔更为稳固;三是不少女性从过去西方过于追求外在体魄的“理想男性”开始转为更注重具有内在力量的男性。例如,有一个叫兰斯·觉的华裔男士只有1.60米,但他的白人女友对他说:“你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小个子。”另一个叫威尼·方的华裔男士的白人妻子对他说,开始她并不觉得他很具吸引力,但被他的“灵魂”征服了。
当然,所有上述所谓对中国男人的评价,可以说大都是出于某种原型偏见,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从人种的角度、地理分布的角度、地区文化的角度或其他社会政治的角度,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评价中国男人。例如,中国北方人和南方人、大陆人和台湾人,或在体质特征上,或在思维和行为特征上,都有着相当的差异。再如,以不热心公益事业一条为例。过去美国主流社会总是抱怨,华人不把自己当作美国人,因而对美国政治不感兴趣。然而近年来,出现所谓亚裔政治献金案以后,美国的政客们和媒体却又极力丑化和排斥亚裔参政。
美国人常常把华人一类的亚裔看作“模范族裔”。在一些社会人士和专家学者看来,这未必是好事,有时甚至带来不利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某种刻板形象的代名词。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亚裔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就多数认为,对亚裔的刻板形象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当然,美国社会对亚裔男性的形象更是相当地刻板,如只是数理好、能赚钱、不问政治及人文精神不强等。不过以笔者的意见,这些偏见不能单怪美国人,华裔男性应该更多地进行自我反省。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男人来到美国,呈现一种更加多元的状态。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女人访问过中国,因而对中国男人也有了更立体和多角度的观察。这一切都会使对中国男人的原型偏见有所改观。
《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2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3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4 | 现场视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举动很反 |
5 | 大佬落马!习“数字人民币”大梦烂尾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2 | 陈公博被执行死刑的最后时刻 | 玉米穗 |
3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4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5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6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7 | 简评发生在珠海,62岁男子驾车 | 刘反共2012 |
8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9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10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万年太久争朝夕.MAGA洪流如决 | 老尚童 |
2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3 | 大刀阔斧,霸气冲天! | 水蛇 |
4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5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6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7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8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9 | 读沽渎【川普回归,将带给台湾 | 阿妞不牛 |
10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