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对不起,我要用中文讲

www.creaders.net | 2006-11-07 15:22:47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英语热的同时出现了汉语教育的势微,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人该如何在强势的英语面前自处?

  “Steven,对不起,我要用中文讲了。” 丁肇中(美国华裔科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看了一眼坐在台下的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华裔)说。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04年6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在上海举行,虽然与会的是500多位华人学者,但主办方以“国际惯例”为由,规定提交大会的论文、相关专题网站、演讲、提问等,都要使用英文——这也是延续了前三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的做法。“这是学者的自我矮化,是很要不得的事情。”復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汪涌豪教授对本刊说。

  但是,轮到丁肇中演讲时,他打破了这一“惯例”。

  事实上,丁肇中常回中国作学术报告,每一次都坚持讲中文,当年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丁肇中说的也是中文。

  就在此次大会上,有些学者申请用汉语演讲,遭到会方拒绝。在听完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院长卢德馨的演讲后,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惋惜道:“卢教授的教学改革在国内众所周知,但用英文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表达其思想的精髓。”

  丁肇中反“潮流”的举动,立刻引起中国社会的讨论。

  那么多人学英语,为什么

  物理大会举办过程中,台下的很多研究生听得一头雾水,这些研究生都来自復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物理系,但要他们完全听懂用英文作的专业报告还有困难,虽然他们久经英语熏陶。

  国内的大学生自1987年9月开始必须考英语,本科生要通过四级英语考试,1989年1月开始研究生必考六级英语考试。据中国教育部的资料, 1987年第一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的有10万多人,到2004年,四、六级加在一起高达1100多万人。虽然教育部在2004年3月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但是这并没有降低英语在学生眼中的重要地位,也无法改变全民英语热。

  不仅大学生如此,只要在国内接受教育的人,几乎都曾把英语当作一门主科来学习。根据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到2000年11月,中国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量比1982年增加了3.7亿人,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接受过英语教育。实际上,从1977年开始,部分小学就开始了英语教学。2001年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準》(试验稿)把英语课的设置提前到小学三年级(北京地区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因此有数据估计,中国应该有4亿人接受过英语教育,超过美英两国人口总数。

  在中国大陆许多学校,英语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至博士,在每次升学考试中,英语都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标準。而且很多公司面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公费出国留学等,都需要过英语关,就连对某些公交车售票员、出租车司机、服务员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都有英语能力要求。

  一些领域内,设置的英语门槛没有顾及社会需要不需要、本人愿意不愿意。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参加英语考试的人都是出于应付考试来学,考试毕,英语对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几乎没有意义。

  学英语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学习外语,本是件好事,何况还是一门到世界各地都能讲得通的语言。復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自己对英语过热的看法时说:“中国人不仅要用英文来适应国外的工作,还要用英文来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信息。英语达到一定水平,是中国走向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有许多被迫学习英语的国人却在痛恨英语。“学了用不上”,一些人抱怨。

  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10月的调查显示,56%的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英文学习上。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找工作时,还要为口语面试捏把汗。很多人因为要应付各级考试的压力,努力学习英文,但真正要用时,又发现当初的那种学法是不对的,只能应付考试,于是又换种方法再学。一项技能课,变成折腾人的课程。

  “大家都忘记了一个外语环境的问题——外语学习的规律。一个星期花几个小时学外语,能用到什么地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文秋芳教授对本刊说: “外语是一种训练,我们可以拓宽眼界,认识到不一样的语法结构、思维方式,这都是有价值的。对外语的学习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要求,实事求是的评价,目前社会的期望值太高,所以导致大家都很失望。

  儘管有上亿人学过英语,但有教育研究机构人员及语言教育培训机构人员估计,中国目前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不会超过2000万,这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时间、精力、经济方面大量投入后,没有收到好的成效。

  “国家发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英语,但没有必要全民学英语。”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文秋芳教授对本刊说:“国家资源也没那么多,真正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英语人口没有那么多,不需要所有人都那么费劲学英语。应该培养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

  虽然英语教育专家也认为全民学英语没有必要,许多人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这场“运动”还是无法停止。有人认为,英语考试背后的利益链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仅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报考人数就达600万人。这还不包括其他参加职称、出国英语考试的人在内。而帮助考生顺利过关的英语培训,更是被称为“无烟工业”,按我国英语培训市场高速增长态势,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可望达到300亿元。

  母语危机

  在英语热的同时,很多人认为,汉语在势微。

  有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水很活泼”,老师就严重警告她父亲“你孩子的语言很成问题”。復旦大学中文系的汪涌豪教授对本刊说,“其实这个句子多好,但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僵硬的,说明非常的失败,这种失败是全面性的。现在的语文教育解释得很细,违背了我们汉语的特性。”

  和西方语言重语法、很规则不同,汉语是一个词汇型的语言,重词汇,需要使用者掌握大量词汇,但现实是许多人都无视汉语的这个特点。学语言“求用、求真、求美”,现在很多人都只停留在前两个阶段。中小学语文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们的想像力,大学语文希望解放学生,但这时候他们已经对汉语似乎失去了兴趣。

  在不需要应试的大学里,很多学校修改了大学语文课本,把原来的语文变为人文,或者变成作品赏析,让学生充分体会母语的美妙。也有些学校的大学语文已经变成了选修课。但收效并不明显。忽视对母语的修炼,会造成口说、书写时语言失范、用词的平庸。

  为了培养孩子的语音语调,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英文,反而不是很重视汉语学习。

  “不重视汉语的练习,是很大的损失,现在从小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学外语上,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汉语的整个知识体系,实际上对开发中国孩子的智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外国语学院的文秋芳教授说,她常常跟外国同行称,中国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学习汉字。汉字给我们提高了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抽像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我们会看这个字的结构,而且很多字差别很小,我们要比较分析。所以从小教孩子们学汉字就在教他们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这种技能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在这同时,因为字很难写,要反复练,记忆力也得到了超常的训练。

  一种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凝聚着历史,积淀为文化。要把自己的文化传向全世界,语言是无可替代的桥樑。

  復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说:“国家的文化质量决定了它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国家的语言质量也决定了它接受外来语言的能力。”欧洲各国设有国家级翻译中心,主动向外国进行文化输出。只有1600万人口的荷兰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做翻译大国,还成立专门的基金会资助荷兰文学的学习和外译;法国人更是对母语有着近乎执拗的维护,甚至都不让“E-mail”这个通用的词进入。

  在中国,有关加强汉语学习和语文教育的呼吁已在这些年出现,“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汪涌豪说。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