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仇富”一直是各种新闻报道和评论中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儿,看起来,好像富人在我们中国,特别不受待见。这很好理解,一来是在传统文化中,向来不以富为荣;二来,中国富人的财富积累和获得过程,多半经不起推敲,见不得人;三是为富不仁者的恶行让人侧目,时不时地开“宝马”撞撞人,连带着那些不越轨的富人跟着倒霉。
依我看,这三者都有。将财富视为“铜臭”、“粪土”嗤之以鼻是伪清高,说的多,真如此的少。何况,财富本身又没错,使用得当对人对己都没害。说句大实话,谁不希望自己成为富人,住好房开好车、锦衣玉食。这样看来,中国人不是“仇富”而是“仇穷”。我们对财富的怨恨,缘于特殊的社会背景--由社会主义大锅饭转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过程中,权力变成了财富,起点的严重不公,导致巨大的贫富差距。
这个问题不解决,人人都会有被剥夺感,指望社会能良性运转,几乎不可能,而且危机重重。这一点不需多言,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
比如,“仇富”心理中夹杂的“你富我就不满”的极端表达,就很少被提及。有时候甚至是心知肚明却不便说破,免得招惹一身口水板砖。
其实,仅仅给“富人”下个定义,就很困难。你拉板儿车,我开“夏利”,那么,我可能就是“富人”;我开“夏利”,你坐“宝马”,那你肯定是“富人”。你不能说所有“富人”都为富不仁,靠自己才干和努力,买房买车住别墅送子女出国留学的,也不少,没有理由将他们也一棍子打倒。
你能说在讨伐富人的泱泱口水里,没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妒嫉倒也罢了,只怕它成了一种偏激化的集体心态。
这样的事儿并不少见:一辆公交车违章并线,把一辆私家车剐了,双方起了争执。一车的人,对私家车主群体而攻之,肇事的公交车司机却一脸得意站在一边儿看热闹。备受委屈的私家车司机惹谁了?叫什么屈?谁叫你有钱买得起车而不是挤公车呢?
红绿灯路口,明明是绿灯,汽车正常通行,偏偏斜刺里杀过一辆人力三轮车,紧急刹车,还是发生碰撞。人群围了上来,骂司机的,看热闹起哄的,甚至拍打车窗胡闹的,为什么呀?仅仅是同情弱者么?不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违规的可是弱者呀。可谁叫你富来着?富人一定是恶行累累!
这种很武断的判断,其实掩藏着危机,一句同情弱者,就能把所有的“恶”掩藏过去。有时候,穷,就是一种道德优势。比如同是超生,舆论的批评一致指向富人,有论者说,对富人实施经济处罚不管用,要以刑罚处置超生。好,就按这个逻辑,对超生者实施严厉的刑罚,那么,看看,关进监狱的是穷人多还是富人多?
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罪,也不是所有穷人都无辜。不管是“为富不仁”,还是“劳动人们勤劳勇敢”,这种群体性的判断,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不正确。
撇开贫富差距的制度性因素不谈,造成贫富的原因中,有没有个人因素?即便起点完全平等,也不存在任何不当竞争,由于个人禀赋、能力的差别,必然也是有人富,有人穷。完全的自由竞争的结果,照样带来贫富差距。
“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潜意识状态。不防做一个极端的假设,把所有财富、土地、资源,全部分均分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实现彻底的平等。从此以后,大家自由竞争、自由交换,若干年后,照样有人开“宝马”有人拉板车。怎么办?再来一次大革命,平均分配?我们的社会又经得起几次这样的革命?
这个社会不可能“你有我有大家有”。造成贫富差距的制度性因素,诸如权力介入、起点不公、不正竞争等,必须得到纠正和调整;而与此同时,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像劫富济贫、吃大户、红眼病之类,是不是也一样需要纠纠偏?(雪梅的BLOG)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
2 |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
3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4 | 突发!美巨头宣布退出中国农作物交易 |
5 | 关键时刻 俄罗斯仗义出手?“中国要多少给 |
6 | 北京进入“战时态势” 官员假期取消 24小时 |
7 |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
8 | 中美贸易大战:美国开始后退?中国却开第二 |
9 | 刚刚,川普释放重磅信号 |
10 | 关键时刻 德国出手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