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贸易代表施瓦布、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能源部长博德曼,一个囊括了所有美国经济决策者的高级代表团将赶赴中国,出席12月14日到1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这是世界经济两大引擎之间一次前所未有、引人瞩目的对话,但是,高调门、高规格并不能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顺利运行提供保证。战略对话也可能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与会者聊聊天,签几单贸易合同,然后结束---与普通的商业会议无异。事实上,关注此次对话的世界媒体,多数认为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不会取得惊人的突破性成果。
在进行改革;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工业和市场准入方面,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未收缩,而是有所调适,以更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产业结构调整。至于中美贸易逆差,双方甚至连统计方法也不一样。
双方对经济交流态势判断的不同只是对话的难点之一。难点还在于,即使美国方面对中国经济的种种批评不是全然无的放矢,但也没有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加大了政策杠杆操控的难度,也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必须谨慎温和的原因所在。此外,在急切的利益诉求考量下,美国人是否做好了对话的心理准备尚是疑问---此前从商务部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等美国政府机构传出的声音,多次表明美国要做中国经济的老师而非对话伙伴的态势。美国媒体将这次对话解读为“美国试图驯服中国虎”,也反映出了某种急躁情绪。
在经济交流形势判断不一致、缺乏对中国经济的深刻了解、对话所需的平等态度还不确立这样的前提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顺利进行的关键其实不是尽可能地在诸多方面找到共识,在目前,这一目标不易达成。需要的,除了时间,还是时间。美国需要时间深入解读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也需要对自己的对华经济政策重做评估---这一点他们很少想到;中国需要时间进一步在各方面推进改革,也需要时间向美国展示改革的成果。而赢得时间的前提,是耐心。
中国在美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利益所在。美国之于中国,同样如此。这一点是为双方所共同认知的。这为中美经济更加契合提供了可能,而要更加契合,避免情绪化态度和急功近利心态,至关重要。(联合早报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
2 |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
3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4 | 突发!美巨头宣布退出中国农作物交易 |
5 | 关键时刻 俄罗斯仗义出手?“中国要多少给 |
6 | 北京进入“战时态势” 官员假期取消 24小时 |
7 | 中美贸易大战:美国开始后退?中国却开第二 |
8 |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
9 | 刚刚,川普释放重磅信号 |
10 | 接连落马!习近平失势又一征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