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岩来稿:在凤凰卫视发生关于废除伪科学辩论的风波后,1月4日司马南对媒体坦承:如果提前告诉他辩论对手中有丁小平,他们就不会来。理由是丁小平“在场上实际上是乱说的”,“我们不怕在观点上有分歧,但是我们害怕你在辩论的时候信口雌黄,让人都不知道该接哪句话。秀才见到兵,不知道怎么才能讨论问题”;他并且举例说:“在12月初左右,凤凰卫视要录关于中医问题的节目,那次他们就提过一次丁小平。当时方舟子说,这个人是个骗子,我们不和这样的人辩论。后来凤凰就没有用丁小平”。
读至此处,相信许多人在颇有同感的同时,又会感到一丝快意:你司马南也有今天!在许多人眼中,司马南无疑就是一个经常“在场上乱说”的人。这也是一些气功师、特异功能人士不愿面对司马南,遂令竖子成名、甚至被媒体炒作为“当代钟馗”的重要原因:人们不怕在观点上有分歧,但是他们害怕司马南在辩论的时候信口雌黄,让人都不知道该接哪句话。秀才见到兵,不知道怎么才能讨论问题——司马南就是那种能够“在辩论的时候信口雌黄,让人都不知道该接哪句话”的人,他与柯云路的交锋最经典;当时的柯云路,才是那个“秀才见到兵,不知道怎么才能讨论问题”的人,所以被逼下风。司马南也对自己这种胡搅蛮缠的能力颇为自信,所以他说“何先生和方舟子都是充满书生气的,在遭遇那样一些对手时,他们的书生气就往往会被人家所利用”。而他自己却能够反过来利用对手的“书生气”,所以“反伪大业”少了他这种江湖习气和手段还真不行。他与丁小平,一个浮夸,一个无赖,实质是同类人。正因为同类,相互了解,已经披上“反伪斗士”光环的司马南,当然不愿意再进行这种自己的无赖已不成其为优势的肉搏。所以他惧怕同类,在他可以选择的时候会选择回避“不来”。方舟子说,丁小平是个骗子,我们不和这样的人辩论——不知道方知不知道,他们的“反伪”业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在许多人眼中,司马南是和骗子差不多的无赖,因此他们在须面对时选择了“不来”。
司马南不仅“在场上乱说”,而且其“信口雌黄”可以张口就来。数年前当问及“严新何在”时,司马南脱口而出:他到美国发财去了——这种不需要任何证据就能陷人于罪的本领,比之丁小平如何?二种手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用于自我包装,另一个用于抹黑对手而已。
严新在国内从事气功活动时,个人即不收取费用;虽名高天下,却两袖清风。说“严新在美国发财”的唯一可能依据,无非是在美国注册的“国际严新气功学会”在组织气功活动时也接受捐款,这与原来的中国气功协会接受捐款一样。学会虽冠以“严新”之名,捐款的使用却与严新无关;这正如教授佛家气功者,绝不会因功法冠以“佛家”之名就将收费分给和尚。严新既不是活动的组织者,又不是捐款的“受资助方”,司马南有何特异功能可发现他从中“发财”?如此“信口雌黄”,说明这人确实“很有新闻价值,有意思”。
按照司马南的逻辑,真正借虚名发财的人,应该恰恰是他的亲密战友方舟子,而司马南自己也参与了这场吆喝。或许是因为“反伪”大旗打了这么多年,这么些人也一直吃这喝这。但从最近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反弹看,“反伪”斗士们主导舆论的时候已经不多了,是时候攫取最后的剩余价值了。于是由何祚庥领衔,加上郭正谊、袁钟、司马南三人,成立所谓“科技打假基金”,急忙忙公布帐号,四处接受捐款,并明确指定方舟子为“主要的受资助方”——按照司马南自己一贯标榜的“反伪”逻辑,这不是方舟子借“反伪打假”之名“发财”,司马南等人积极拉皮条,又是什么?如果在美国那种监督环境下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机构之接受捐款都可以直接断言为个人“发财”,那么在中国这种众所周知的软约束环境下,这个以个人名义发起、未获得注册批准就急忙忙“从事活动”、“发起募捐”的所谓“科技打假基金”,其本身的假、伪,又如何有效监督,如何能无负于公众的信任呢?
这就是司马南,对“自己人”和“对手”,永远使用不同的丈量标准和判断尺度。所以他不需要顾忌逻辑,信口雌黄时也可以表现得大义凛然。对他与丁小平这类人物,“充满书生气”的人,真的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