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俞力工: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民族社会主义

www.creaders.net | 2007-01-15 16:15:5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俞力工来稿:1995年1月底,为纪念奥斯维兹集中营解放五十周年,德国某电视台放了一部晚场记录片。事後发现不但收视率甚高,年轻人所占比率又出奇的大。从此,各电视台不再敢掉以轻心,无论是逢诺曼地登陆、德国投降日,或纽伦堡大审纪念日,均轮流播放各种有关影片。据该年年终回顾时统计,1995年内所播放的二战回顾讨论节目和影片量,超过前二十年的总合,同时其他年龄组观众的反应也非常热烈,以至于直到目前,某些电视台为满足民众的要求,还在继续播放这类影片。短短一年之内提供如此大量的信息,难免造成脑力激荡,而“为什么在德国会出现法西斯主义?”这一问题,则可说是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笔者根据1995年左右所接触的影视与文字资料,尝试对该问题做一概括。


                   形成的原因

  

德国法西斯主义又称为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1919-1929酝酿时期,1930-1938壮大时期和1939-1945侵略和崩溃时期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4-1918),多数欧洲国家均朝着民主、繁荣、裁军、和平的道路迈进。然而刚刚摆脱封建帝制、被迫接受苛刻降和条件、尝试建立议会民主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却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下文仅就荦荦大端者略加说明:


                       民族问题

  1919月年6月28日所签订的《巴黎和约》,除迫使德国放弃所有殖民地和一切非德意志人的居住地之外,还得把工、矿业集中、德意志人口又占多数的上西里西亚的东部地带,把德意志居民占多数的但泽湾区(Danzig)和波兰走廊交予重新获得独立、别无其他海港、经济又极端落後的波兰管辖,以及,把德意志人口密集(三百多万)、工业发达的苏台德地区让予捷克。这些措施顿然使德国境外的德
意志人口形成欧洲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八百万,相当欧洲犹太人人口)。战后散布在捷克、波兰、苏联、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立陶宛等地的德意志人口往往在“土地重划”、“土地改革”、“国有化”的名义之下遭受驱赶和盘剥。情况严重时,德意志居民(如在上西里西亚)甚至得进行武装自卫。因此战后的德国民族问题始终是国际联盟会议上争执不休的议题,也是德国极右分子激发民族感情、煽动复仇主义情绪的最佳宣传题材。


                战争罪责与赔偿问题

  议和时期,中欧集团除了不断受到战胜国代表的羞辱之外,还必须接受《巴黎和约》第231条有关单方面承担战争罪责的条款。彼时,战胜国的优先考虑在于,如何透过限制军备、军事占领、割地和赔款等手段,使德国永远不再具备侵略能力。由是法、英、比三国根据《巴黎和约》有关驻兵十五年的规定,在莱茵地区进行军事占领(1930年提早撤军)。除此,按条约规定,德国的常备军限制在十万人之内,还要求德国在45年内分期支付总额达226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1923年,法、比两国又因德国无力履行还债义务,派兵进驻鲁尔地区。同时在法、比等国的阻扰之下,再三否决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和参与一般性国际活动(如运动会)的要求。诸如此类的行动,难免一方面使德国的经济危机加剧,另一方面更加激化德人的复仇情绪。


                 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德国东部领土的丧失同时意味着大量劳动人口、物质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失却。当局为了应付战债,不得不靠滥发通货向人民套取物质与服务。战前美元对马克的汇率原在1比4左右,1923年月1月初已发展为1比7260马克,同年11月20日则跃升至1比4.42兆。高潮时期,德国政府甚至得同时发动33家印刷厂和12家纸厂,以保证钞票的供应。

  经济危机对来自前线和裁军后退伍下来的数十万军人所造成的冲击自然最烈。就在这批危险性最大的社会群体未及安顿之时,对资本主义民主政府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左派政党则频频发动罢工与政变。于是乎,惟恐“德国苏维埃化”的资本家、民族主义激进分子、有意借纳粹之力建立基督教大帝国的新教徒、失业军人、失业工人、处境每况愈下的中产阶级、右派政客、地主以及反对农业合作化的农民,便自然而然地结合为规模庞大的右派抗争团体。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下文简称纳粹党)的惯用中文译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由于该译法完全不能突出纳粹党的狭隘民族主义内涵,其合宜性便颇值商榷。

  纳粹党的前身为德意志工人党(DAP),成立于1919年1月5日。希特勒加入该组织后,于1921年改其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的主要诉求为:反对《巴黎和约》;视战败于法国为莫大耻辱;歧视犹太人和一切非雅利安人种(有关犹太人的问题将另辟篇幅讨论);反对混血;主张将所有日耳曼民族囊括在德意志帝国境内;为争取生存空间,德意志帝国必须向东欧扩张;反对共产主义、自
由主义、政党政治和议会民主;主张将德意志帝国建为一个不分阶级、取消特权和不存在少数利益、铁板一块、果断坚强的人民社团(Volksgemeinschaft)。 使之与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比较,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具有极为强烈的反犹太情绪。

  纳粹党在第一阶段期间(1919-1929),亦即魏玛政府逐步克服困难趋向稳定的时期,在国会中所占席位始终不超过7%。1923年政变失败後,虽经改弦易辙放弃暴力,也只能在1928年的国会选举上获得2.4%的席位(社民党31%,共产党11%)。然而到了1929年夏,纽约股市狂泻,引发世界经济大恐慌。此时受害最烈的德国局势急转直下,失业人口突破600万,导致纳粹党在1932年7月31日的第六次国会选举上,取得第一大党地位的结果(占38%席位)。

  1930-1938年的第二阶段,不但是纳粹党趁乱起家的发迹时期,也是它不择手段巩固地位的时期。以下,不妨列举一些较突出的事件以揭示其独裁本质: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帝国总理后,于2月27日借口“共产党焚毁国会大厦”大肆逮捕异己份子并开始建立集中营;

  2月28日通过“危机法令”限制帝国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基本权利。把纳粹党的武装组织(突击队SS与精卫队SA)提升为具有与国家警察同等地位的公安组织;

  3月11日突击队与精卫队攻击犹太人的商店;

  24日通过“授权法”将立法权并归内阁,自此纳粹政府的任何行为均披上了“合法”的外衣;4月1日颁布法令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

  11日通过“全国一体化”政策,在各级地方政府安插纳粹党的委员会或帝国委员会,禁止一切其他党派、工会活动,将一切民间社团均组织成听命於纳粹党的附属团体,把党的文化政策贯穿於全国各个文化领域;

  1934年6月30日整肃党内反对派(SA,突击队领导成员),其地位则由精卫队(SS)取而代之;

  8月2日帝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後,希特勒一身兼任总统和总理两职,要求国家军队向领袖而非国家宣誓效忠。这时,纳粹党的独裁不仅在事实上,同时也在法律形式上宣告完成。此后,便开展了法律让位于行政命令,行政命令让位于领袖指示的集权统治;

  1934年至1938年期间,希特勒整兵精武,力图摆脱一切对外的依赖和债务,及至1938年自认羽毛已丰,便开始对外进行侵略,直到1945年的彻底失败。

  希特勒最初的全球战略构想也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他试图把德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失地收复(如捷克、波兰、法国的部分地区),并对法国、比利时给予沉重的报复。第二步是在争取英国谅解的情况下,进兵苏联,以使德意志帝国的疆域扩充至乌拉山,完成“大欧洲”的统一。最后,便是在巩固以德、英为核心的“日耳曼大帝国”的基础上,打败“血液受劣等民族污染”的美国,从而达到征服世界的目的。

  纳粹党的意识形态纯然是从毫无科学依据的种族主义理论出发,而其最大的失算就是遭到同为“民族兄弟”的英国人的无情抗击;同时也没预料到“劣等民族”如俄罗斯人并非是那么不堪一击;更离奇的是,他们在屠杀吉普赛人时,竟没想到该民族同属雅利安人而手软。


        关于法西斯主义的讨论

  数十年来,有关法西斯主义形成原因的讨论尽管形形色色,早期却可分为左、右两种观点。前者一般视法西斯主义为处于经济危机时刻的资本主义挣扎手段。不言而喻,这种社会发展史分析法的焦点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之上,而且从法西斯政权与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军工体系建设和反共方面)也可为这种分析提供大量佐证。

  右派观点一般均自觉地回避一概而论,同时在从事个案研究时,的确也可举出大量事实证明纳粹主义不过是利用资产阶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是否定资产阶级在纳粹统治期间起着主导作用。随后又出现所谓的“极权主义论”,强调西方法西斯国家与共产国家之间实质上并无二异,希特勒的某些手段(如党政不分、党政委制、思想控制)甚至是抄袭自共产国家。

  七十年代初,欧美国家学生运动处于高潮时,“极权主义论”广为各派人士滥用,以至于连亚、非、拉地区的封建统治也都冠上了“法西斯主义”的称号。

实际上,法西斯主义的确是近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首先,种族主义是十六世纪殖民主义出现后才形成的新思潮。尤其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更是给该思潮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任何强调本民族、本文化、本道路优越性的唯我独尊者,和任何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些动物界规律强行套用于人类社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不论是德意志人,俄罗斯人、日本人或中国人,均系法西斯主义者的同路人。其次,法西斯主义多发生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记录,而后处于国势衰落、战争失利、民主运动触礁和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社会。在这惶惶不可终日、尊严扫地的时刻,任何一个处境岌岌可危的小人物(如当前的光头帮,Skinheads),经灌输了“历史使命”、“天降大任”意识之后,均会奋不顾身地充当法西斯政客的马前卒。最后,法西斯的敌对世界(Feindwelt)究竟为何,一般说来纯属偶然,更确切地说,纯属机会主义的选择。在一定情况下,假想敌人既可能是手无寸铁、处境较自己更加不利的吉普赛人、犹太人、外籍工人、难民、左倾份子、残疾人、妓女、同性恋、流浪汉,也可能是中间商(买办)、知识分子、农村里的士绅阶层。尽管,有时法西斯主义者在逞凶时,会发现遭遇到的是个强硬的对手,然而关键在于,在最初的主观判断上,他们都认为是在强食弱肉,或铲除本民族、本国家的害虫。

无论如何,法西斯主义的典型内涵在于:为摆脱困境,试图打造 “集体力量”促成中央集权,并通过对外扩张,恢复民族国家的“优越”地位;而不在于提出什么“论据”,更不在于迫害、侵略对象为谁。

        法西斯主义讨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欧美地区正处于迎接下一场经济大战的整顿阶段。各大企业无不亟亟改组、精简、裁员、合并,各国政府也在社会主义对立面消失的情况下,争相加税、加价、裁减社会福利。于是乎,冷战结束后的西方社会,特别是低阶层,反而出现了焦躁的危机情绪。这时,许多欧洲国家的极右派政党应运而生,给人一种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的印象。实际上,如今欧美地区经济相当稳定,民主政治文化牢固,排外主义至多是保守政客一时滥用的政治手段。不难预料,往后民众对法西斯主义的了解越加深刻,极右派的活动空间也就越小。这就难怪许多评论家认为,有关回顾二战的讨论和反法西斯教育,对社会民主党派说来,是最佳的助选宣传。

   冷战结束后,最为明显的事态发展便是美国的独占鳌头与急剧扩张。许多人把这种填补势力真空的战略部署比拟为“法西斯主义”。实际上,美国近15年来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典型表现,与集体主义、中央集权则风牛马不相及。911事件迄今,美国政府固然采取了若干措施,限制人民的基本权利,但今后迫使其政府改弦易辙的动力,也必然是由下而上的民主抗争。如果说,哪个国家最符合发展法西斯主义的条件,则毫无疑问的是经受重创、仍旧处于休息养生阶段的俄罗斯。只要美国的东扩政策不改、阻止俄罗斯向欧盟靠拢的压力不断,则俄罗斯随时可能放弃民主过渡选项、设法通过强制力量恢复国家的尊严。果真如此,冷战结束以来普遍期待的和平愿景固然化为泡影,但恢复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也不失为“次理想”的安全保障。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面对着美、俄两方各持有的5000多棵核子导弹威慑,早在国际战略领域丧失一切抗衡力量。但是,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士,却在小小的成绩上,冲动地提出“狼图腾” 、“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之类的主张。这不啻说明,即便是法西斯主义也需要相当的物质、精神条件,否则,就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那样,刚跳上擂台就落个鼻青眼肿下场。

  原载《莱茵通信》1996年第5期,2007年1月12日略加修改。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