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杨明来稿: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陈寅恪先生的名字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包括恪字的发音问题.最近一篇文章是发表在新华社的网站上.作者最后的结论根据陈寅恪一份英文签名断言恪的发音应当是和普通字典上规定的发音一样.这一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汉字可以根据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也可以用方言发音.中国的方言多到不计其数,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村落的发音都有可能相差很大.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语言特别是方言的问题上的确存在.中国的文字书写统一两千多年了,方言割据却做不到放弃不用.于是就产生了像陈寅恪名字发音的问题.
陈寅恪女儿陈美延说,她在北平上小学时起,在填学籍报家长名时就读“que(却)”。陈寅恪的夫人、还有他的助手,学生们黄萱、刘节、周一良、季羡林这样读,亲戚朋友们俞大维、曾昭抡、傅斯年也都这样读.
陈寅恪是江西修水人,早年随其长兄去日本留学.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从秦汉时期就受中国文字文化影响,唐时为盛.汉字在日本的发音相当复杂,有音读与训读之分,又有吴音唐音的不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日语发音,在表达惯常的意义方面,一个汉字的日语发音尽人皆知.但涉及一些人名的时候就变得复杂了,生人不了解情况,就对名字发音犹豫不决了.因为每家每户在用某一个特定汉字为孩子取名时,选定的是日语汉字发音中的一个,外人必须尊重这种选择.
陈寅恪的祖父是陈宝箴, 清末的封疆大吏.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 他们是修水义宁镇桃里乡人, 祖上是福建客家人.陈寅恪的名字保留了家里乡亲的发音,这是个人的选择,尽管这种现像比较罕见,因为恪字作为他的名字发音和一般人知道的发音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字的读法来自陈寅恪先生祖籍江西修水的族谱,属于客家方言的旧读。
陈寅恪的这种坚持和他对汉字繁体字的态度是一样的,所以至今所有正式刊行的陈氏的著述全部是繁体字印刷的.当年陈寅恪留在岭南而不去北京郭沫若领导的历史研究所任职,并且提出不能先以马列主义为宗旨,然后再从事学术研究.陈寅恪的择善固执是他性格的表现.
这也表现在他名字的发音问题上.一般人有可能随众人的发音不了了之,但是陈寅恪做不到,他是特立独行的人.
至于英文文件中陈寅恪的个人英文签字,用了KE,KOH这样的字母,也是很好理解的现像.因为对欧洲人来说,这个发音容易,而QUE字英语发音难,用法语发音就变成另一个意义不同的声音了.
在牛津大学的档案中,有杭立武1933年10月4日给该大学中国委员会秘书的信,谈到了陈寅恪申请剑桥的事:我在上月收到你于7月21日发到汉口给我有关剑桥大学中文教授的信,很抱歉,我并不能够通过你向剑桥大学提供有关陈寅恪(Chen Yinchieh)先生更详细的资料,他自己喜欢用的姓名的罗马拼音是“Tchen Yinkoh”。我收到你的信后,立即发了一份电报给他(指陈寅恪—译注),请他提供你所需的资料。不过,由于他任教的西南联合大学现正放假,他居处不定,直到10月2日之前,我们仍无法获取他的资料。
陈寅恪《书信集》(三联,2001)致傅斯年第七十六署名做“Chen Yin Ke ”。
1940年5月陈寅恪致牛津大学的英文亲笔信的署名也是“Tschen Yin Koh”。
通晓欧洲主要文字和多种古代文字的陈寅恪当然明白KE,KOH发音容易这一点.现代的中国人经常有个人英文名字,就是为了和欧美人士交往的发音容易方便.
再说,签字的设计一般有很大的主观任意性.外国人称呼陈寅恪陈先生和陈教授的可能性更大.
说到中国方言和英语书写以及个人的选择,我们还可以以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的姓为例,在标准的英文出版物中,丘成桐的丘字被书写印刷成YAU,这是广东方言发音,与普通话QIU的发音相去甚远.国际数学界都知道YAU.这是来自香港的丘成桐个人的选择,应当得以尊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经济崩了就打台湾 北京机场广告全换“统 |
2 | 中南海“神秘会议” 现场如同办丧事 |
3 | 马斯克自曝 让他夜不能寐的最大担忧是… |
4 | 中国游客“街头活春宫”画面曝光 |
5 | 又一个120%关税 中共最高层彻底慌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