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的破冰之旅已过去近四个月。其间,中日领导人实现了三次会晤,战略对话进行了一轮。因此,几个月来,关于中日关系逐渐回暖的印象不断通过媒体传输给世人。但回过头来仔细检索会发现,除了两国关系的氛围有所好转外,实质转变并不多。
中日关系积累的问题很多,在前几年关系僵持的状态下也变得越来越棘手。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
存在两类问题
另一类是现实问题,涉及东海油气田、钓鱼岛、台湾等等。这些问题背后还有不可忽视的国内民意,解决起来更加棘手。
中日关系自去年10月份出现转机,最大的成果其实是两国政治交往促成氛围改善。两国领导人频繁会晤,两国执政党的交往日见成效,包括两国的媒体,多了些客观,少了些刻薄。
关于日本的军事大国走向问题最近又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问题包括最近的防卫厅升格,包括日本有些人反复念叨的“拥核论”,而且关注者不仅是中国,所有东亚、东南亚国家都在关注。好在中日两国关系的氛围有所好转,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但迄今为止,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却大多没有解决,甚至有些还没有开始解决。也就是说,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是以双方对一些问题搁置争议,对一些问题暂时视而不见为前提的。但这种状态决非长久之计。所以,温家宝总理在菲律宾期间曾经向安倍首相表示,希望中日双方能够“登泰山而小天下”,拿出勇气来解决中日关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增进互信是首要问题
当然,中日关系毕竟冷冻了多年,要全面解冻需要一个过程,想在四个月内解决很多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长期不解决,刚刚建立起来的互信很可能会动摇。最近就有不少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对此表示了担忧。笔者以为,未来一段时日,两国为解开无数个小问题的“结”拧成的战略大“结”,还需要走好三步棋。
其一,继续增加互信。笔者曾去年在《联合早报》上发表专文评述中日关系。其中谈到:国际关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两个国家关系的交恶过程往往是长期的,一点一滴的事情积累起来,引发了长期的互不信任。但两个国家关系的交好很可能是瞬间的事情,在重大的战略需要之下,政治家们顷刻之间的决定就能把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铜墙铁壁顿时击碎。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两国的重大战略需要顷刻之间改变了中日关系的氛围。从那时起,两国的互信在新的起点上开始建立。未来一段时日,两国领导人应该着力培植这种互信。温家宝总理已经确定今年4月访问日本,这或许是一个大步增加两国互信的好时机。
关系实质好转的标志
其二,尽快确定一块解决矛盾的试验田。前些年,中日之间的矛盾可谓错综复杂,蔓延丛生,几乎遍布各个领域。现在两国最好能够在诸多观念和现实矛盾中找出一两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化解矛盾方面迈出实质步伐,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矛盾的解决。目前,通过战略对话机制寻找一块试验田是完全可能的。
其三,继续加强实质性合作。中日关系前些年之所以没有走到彻底破裂的程度,就是因为互相都存在利益需求。经济关系是双方都需要尽力维护的,而在东亚地区的一系列问题上,双方也有着共同利益。今天,在中日关系氛围转好的情势下,双方更应该提升在经济和地区领域的合作。在合作中都能尝到甜头,必能增加互信,也必然成为解决其他问题的润滑剂。
其实,要走好上述三步棋,现存的中日战略对话机制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这个平台用好了,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可以大事化小,可以适当控制,甚至可以在逐步培植的互信中找出解决方案。这方面,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当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是否访日、何时访日至今没有定案。笔者以为,胡锦涛的访日行程与中日关系的实质好转有关。因为,在中日关系没有出现实质好转的时刻就访问日本,容易给日本右翼分子一种错觉,认为中国会姑息、绥靖日本右翼破坏中日关系的行径。要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往往不是通过互访的方式,而是通过外交官员的谈判,通过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的会晤。最高领导人出访,重于氛围的塑造和关系的深化,往往不在解决了多少具体问题。
·作者是北京国际问题学者(联合早报)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2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3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4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5 | 中南海,真够怂的!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