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扁政府推动公营事业重命名,引发各工会抗议;苏内阁强制中正纪念堂改名拆墙,引发中央与地方管辖权之争;陈水扁宣布「四要一没有」,导致台股惨跌。民进党这波绵密的「台独」神经战,已「成功」地将政局搅成一摊污水。
不顾执政责任,却粗暴制造社会紧张对立以榨取政治利益,这是民进党多次运用的割喉战略。但是,无论多么杀气腾腾,民进党最近这些策略其实已逐渐露出其贫乏的底蕴──包含思维的枯竭及手段的穷尽。简单地说,这些议题都只是在陈年的历史残余中翻寻食物,民进党也许还能找到少许养分来喂养其追随者,但大家都已经嗅到了空气中那股馊味。
再说,在粗糙的改名过程中,许多员工起而抗议政府侵犯他们的公司自主权及品牌资产,中华邮政董事长赖清祺更在公司改名为「台湾邮政」当日辞职;当权者的这些作为,不都是一种变相的「政治迫害」吗?民进党在指控蒋介石为二二八元凶时,没想想自己手下的冷酷吗?
中正纪念堂改名及拆墙的问题,更暴露了民进党在历史垃圾堆中拾荒的心态。中正纪念堂早已成为一座市民公园和国际观光景点,却因为「中正」二字而怀璧其罪。民进党若有心,也许可把「去中正化」过程设计得更民主、更开放,争取更多社会支持。不料,苏内阁却采取了最恶劣的「行政挂帅法」,直接运作相关部会草率通过决议,马上就要改名拆墙,把正名的利得装进自己的口袋。
可惜,民进党在这里不仅碰撞到了台北市政府「管辖权」的法律界线,更碰撞到了民众尤其是台北市民的强烈反对。对人民而言,改名及拆墙,不免触及了他们的历史记忆及美感经验;苏贞昌敢说改名及拆墙是为了更开放、更亲近民众,那么,能不问一下公众的想法吗?更何况,可否拆墙,需经台北市政府同意;中央如果敢不顾法令蛮干到底,不怕日后它新建的「民主纪念馆」变成全民涂鸦、嘲弄的对象吗?
我们之所以说民进党是在靠历史的剩余度日,不只因为「去中国」、「去中正」之类的行动都已是台湾历史的陈年遗物,更因为对民进党自己而言,这些也都已是炒作过一二年的议题。执政七年,仍然还在咀嚼相同的议题,这嚼得出什么营养?最荒谬的是,陈水扁总统最近以「四要一没有」来颠覆自己的「四不一没有」,只提供了独派一天的振奋,最后却是府、党、政分别出面帮他修正、否认和圆谎。这个举步不知往何处去的总统,恐怕也逐渐变成台湾历史的腐植土了。
回看在野年代的民进党,是靠着诉求社会正义和政治改革,而获取了广大的社会支持。现在,它却不再讨论正义,不再重视民生,不再正视现实,而一路往历史的角落里退缩。这诚然是民进党的可悲,也是台湾民主的可悲。一旦人民的历史悲情被剥削殆尽,或在重复操作中变得麻痹无情,虚假的「正名」运动要如何走出下一步?
民进党急着把自己的民主「功绩」放进民主纪念堂展示,从某个角度看,和当年国民党兴建中正纪念堂的心态没什么两样,都只有执政者的历史角度,没有人民的现实评量。但蒋介石走时还留下一个进取的台湾,陈水扁丢下的却将是一个散掉的台湾,因为民进党已经失掉了向全民诉说愿景的能力,不是吗? (联合报社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3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4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