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果不其然,网络上很快热起了揪易中天“硬伤”的文章,一时间,指责易中天“治学不严”的声音喧嚣尘上。确实,作为以历史学者自命的易中天出现“史实硬伤”确实不该。但诚如唐代大史学家刘知几谓——作史有三难:曰才,曰学,曰识,可见,对于史学家而言,最难的不是“才学”,而是“史识”。因此,以“硬伤”之名要求易中天“下课”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田聿教授从治史的角度考证易中天的“硬伤”,还大众以史实,不失为一个学者所为。但田聿教授此举的最终目的,却让人感到有些疑惑,甚至于不齿。据《扬子晚报》21日报道称,在田聿教授于网易所开的设的博客中,只有上述一篇文章,而在该博文之后,短短两天,就有1.2万多的点击率,还有三百余条跟帖,“拥易”和“倒易”两派打得不可开交。
很显然,田聿教授叫得越凶,其受关注的程度也就越高——天知道易中天何时会下课?这种借他人之势扬己之名的做法在学术界屡见不鲜。只是,对易中天这位“大众化”的学术明星“下手”,其学术品位以及学术精神可见一斑。
自古文人相轻、艺人相贱,但很少会往“死里打”的。田聿教授对易中天的攻击让笔者想起了国学大师刘文典(此君曾豪言: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文典)对沈从文的态度:
抗战时期,在昆明时,某日空袭警报响起,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争先恐后往出跑,沈从文恰巧与刘文典擦肩而过。于是,刘文典对同行的学生说:“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了庄子,你们跑是为了未来,沈从文替谁跑啊?”
刘文典鄙视沈从文是因为他看不起文学,认为“文学创作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学问”,因此不惜以“死”咒骂。如今,田聿教授为易中天“挑错”,却是因为他太看重易中天之名,才会以“下课”相逼。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美巨头宣布退出中国农作物交易 |
2 |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
3 |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
4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5 | 关键时刻 俄罗斯仗义出手?“中国要多少给 |
6 | 中美关税战结局?网友曝“中国下场” 全网 |
7 | 关键时刻 德国出手了 |
8 |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
9 | 习近平说了这句话后,越南沉默不语 |
10 | 市场突传“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