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发动机。
美国《华盛顿观察》最新一期载文《中国经济还能涨多久?》,摘要如下:
中国经济像一部不愿刹闸的高速跑车,在2006年一下子冲破了人们的预言,非但没有呈放缓趋势,反而攀上了另一个制高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中国2006年GDP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0.7%,达到20.9407万亿元。
从总量上看,这是中国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距离2002年首破10万亿元仅仅4年;从速度上而言,10.7%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新高。在这一数字的激励下,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由此将2007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期比率从9.5%调高至10.0%;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则表示,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三位几成定局。
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学者们反应则要平和一些。他们不惊讶10.7%的历史记录,反而担忧的是高速经济快车如何才能长久地急驰下去。正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斯宾塞所言:“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发动机。当中国经济规模日益庞大时,国内消费对维持其发展更加重要。这个态势的持续将迫使人民币的汇率进一步升值,外汇储备增长放缓,最终要求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
与中国经济相比,美国经济2006年GDP增长仅为3.4%,但在发达国家中却已是翘楚,尽管她无法彻底摆脱经济硬着陆的危险。美联储至今仍在为通货膨胀压力过大而伤神。受访的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中美密切的经济依存度会让北京很容易感染上华盛顿可能遭遇的经济寒流。
“中美经济依存正日益紧密。中国对美元债务的购买有助于美国维持汇率和价格稳定,同时中国则依赖对美国的大量出口发展经济。如果美国经济硬着陆,势必会伤害到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其严重程度还需仔细分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业教授杨家文博士说,“美中经济关系是美中政治关系发展的感应器。民主党在美国国会的多数地位会让他们实行更强硬的对华经济政策,增大发生小摩擦的几率。但是美中紧密的经济依赖性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