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俞力工来稿:数天前美国玩具公司Martell负责人正式向中国表示歉意。原因是,所谓“中国出口不安全的玩具”,多由该公司设计错误所引起,责任不在中方。至于涂料含铅过量,仅仅涉及非常少的玩具。
改革前中国受到经济封锁,出口商品多经香港推向国际市场。每每在海外接触中国商品,随即可发现中国商品多物美价贱。之所以如此,除了必须经过港商中间盘剥之外,中国为了打破封锁、争取外汇,的确是长期采取出口价低于生产成本的倾销办法。
及至70年代末,国际孤立解套、改革政策实施之后,中国外销产品便主要依凭薄利多销和廉价劳动力所造成的优势,因此不得已为之的倾销办法,多已先后放弃。
凡经常在国内外走动人士,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即一旦中国商品漂洋渡海,其质量必然高于国内的同样内销商品,甚至价格也不一定较国内为高。究其原因,不外是出口商品多为外商直接在中国投资生产或来样、来料加工,因此商品质量多由外商把关,这就造成了质量优于内销产品的结果。于是,从法律角度观之,一旦出口商品的质量出了差错,自会有外商与中方合作伙伴提出交涉;此外,一旦商品为外商所接受,并投入国外市场,中方不应当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前所述,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为外资所促成,80%利润也为外商所囊括。通过双边贸易,固然在国内造就了一小批新贵,但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不过是争取到一点微薄的加工薪资。至于海外华商,由于能量有限,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国货,数量极其有限,且销售对象多为海外华人,因此即便验货马虎、商品质量较差,也大体接触不到外国消费者。于是又造成了华人商店的质量远低于老外市场的可怜现象。
近两、三个月西方媒体对中国商品大肆诋毁之后,许多国内同胞误把国内市场的假劣商品所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与出口商品混为一谈,一见国外舆论来势汹汹,还以为西方媒体是在替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与安全主持公道,于是纷纷加以响应,更是给国外媒体提供了“获得中国人民认同”的证据。
既然,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降低了西方消费者的生活压力与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加促了西方经济发展,为何西方国家又处处诋毁中国商品的声誉呢?以笔者之见,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中国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力密集的低层次商品,大量出口给国外原已摇摇欲坠的夕阳工业(如南欧的皮鞋、纺织品)造成更多压力,因此为了自救,不得不想方设法,打击中国货的信誉;一是项公舞剑,志在转移民众的注目焦点(譬如战争不利或次贷危机),甚至出于战略动机将中国妖魔化。只要中国商品的信誉受损,造成出口不利,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将更加艰辛,对外国高档商品的压力便可推延至无限期,两个世界的差距更是成为永恒。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3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4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