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牟传珩来稿: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出笼

www.creaders.net | 2008-04-03 10:46:47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牟传珩来稿(原题: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出笼——俞可平大胆颠覆"保稳定"观念):当下,大陆媒体正在操作被称之为中共高层智囊、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主编的首部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3月26日)的发布。俞可平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政府改革创新主要有四大障碍:一是和谐不简单等同于"稳定" 、二是部门利益遏制公共利益实现、三是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滞后、四是部分官员过于求稳贻误时机。其中,"和谐不简单等同于稳定"被列于政府创新四大障碍之首,这可视之为中共高层智囊首次对邓小平、江泽民时代乃至今天仍在坚守的"稳定压倒一切"政治原则的公开、明确地批判。 俞可平说,"各级政府官员(当然也应包括中共中央最高层——作者注)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还没有明确认识。比如,有的把和谐简单地等同于'稳定',采用传统的手段措施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消除不同意见及声音,压制而不是疏导社会矛盾;有的把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简单地理解为扩大政府权力,加强社会管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来排挤市场和公民社会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作用。这些错误、片面或扭曲的理解说明,要把和谐社会这个社会共识转化为公共政策,必须推动政府观念的改变。"俞可平这些面对公众媒体,大胆批判各级政府官员"采用传统的手段措施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消除不同意见及声音,压制而不是疏导社会矛盾 "的言论,言之有物,具有明确的政治指向,是对中共传统为"保稳定"而采取高压政策观念的一次颠覆,其积极意义是应当肯定的。

其实,邓小平时代就为"保稳定"设计了"四项原则"禁区,而江泽民执政以来,更是把"稳定压倒一切"奉为至高无上的教条,以稳定压倒改革,压倒正义,全面继承、看守了邓路线,因而导致了如今社会贪污腐败,官民对立,贫富悬殊,矛盾激化,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 "无利益冲突事件"此起彼伏。官方这种用"稳定压倒一切"口号实施社会控制,不让公民有异见和参与权、知情权的做法,结果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当前的西藏局面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证。中共为"保稳定"而采取高压政策管制西藏,却导致了大批藏民抗议示威。如今,天安门广场的军警便衣数量比30年前增加了50倍,北京的群体维权与上访人数却不断增加,中国社会究竟"稳定"了多少?其实"稳定压倒一切"的结果是"一切都不能稳定"。这就是俞可平大胆颠覆中共传统"稳定观" 的现实针对性。

记得中共镇压"六四学运"后不久,即1990年10月,在中国法学会举行的全国研讨会上,有位御用学者强调法学界的"自由化泛滥"严重"决不能低估"时,法学家郭道晖教授立即针锋相对地指出:"更不能高估! "。他面对那次年会上,"稳定压倒一切"已经成为共识局面,力排众议,提交了《关于稳定的辨证思考》论文。该文着重论述了稳定与民主、法制的辨证关系,认为"不能以为稳定就必然要牺牲民主,相反,只有发展民主,才会有真正的社会稳定;维护稳定要加强法制,但这种法制也必须是立足于民主与改革的思想"。该文又特别指出,不能因为害怕动乱而产生消极地"防民"思想。这篇论文后来还在《报刊文摘》等刊物刊载。如今。俞可平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颠覆中共传统"稳定观 "的思路与此文如出一辙。

记得2006年底,中共中央党校公布了《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调查结论中,得出多数官员看重稳定,漠视政改的结论,随即俞可平的一篇题为《民主是个好东西》文章在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首发,接着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全文刊发,之后各个网络媒体争相转载,大有叫阵民主,冲击敌视政改官场阻力之势,引发中外媒体热议,并由此招唤出去年元旦伊始中央党校学习时报"顶风作案",再次发表了俞可平更为大胆的一篇关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义》文章。该文强调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形式与领域,即凡是旨在影响公共决策和公共生活的行为,都属于公民参与的范畴。如投票、竞选、公决、结社、请愿、集会、抗议、游行、示威、反抗、宣传、动员、串联、检举、对话、辩论、协商、游说、听证、上访等等,都是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常用方式。此外当今的网络资讯时代,电视辩论、网络论坛、网络组织、手机短信等都可以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手段,都是合法的、必然的公民权利。由此可见,俞文将在中国推动民主变革的更大希望,寄予民间的自觉政治参与与争取。这是俞文 "民主观"的一次飞跃。

此据南方都市报讯,俞可平此次在首部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的发布会上又将矛头对准了官场"政治秀"。他指出:"现在,喜欢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喜欢作秀已经成为地方党政干部的顽疾,改不掉的毛病。政府创新如果也搞成形象工程,就不是简单的劳民伤财,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当有记者问及,结合四届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奖的实践,哪些领域最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时?俞可平说,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改革,我觉得这三大类都会有突破。他举例说,比如政治改革,这次中央特别强调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就可以有一些突破。像乡镇领导产生方式,如果能用公推公选,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就会有新突破。当然,俞可平的所谓"政治改革"是指贴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签"的"胡温版政改"。近日,新华网刊发了俞可平的《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一文,以及新华社记者采访俞可平等政治学专家撰写的《中共十七大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布局》报道,更进一步清晰了他们的政改路线图
,即以人民民主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以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为推进两翼(对此我在《胡温版政改》一文已有探索),发展渐进的"增量民主"。对此,我们并不抱多大的幻想。但任何有益于向普世民主目标接近的努力,都是值得欢迎的。

本文更感兴趣的是,俞可平以其特定身份所表达的对和谐观的解读和对"稳定压倒一切"统治原则的公开、明确批判。从作者近几年来对俞可平言论的关注,发现他的"和谐社会观"首先应当是以保障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仅在官方更在民间;不仅在政府更在公民社会。社会活力的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而只有政治改革才能实现以保障公民权利为目标,充满发展活力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不是"万马齐喑",更不是强求一致。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民主包容的社会。尽管在俞可平的言论中尚有不可逾越的体制束缚,但其倾向民主的开明姿态还是可以肯定的。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