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中国要做好较长时间面临较高通胀水平的心理准备。樊纲作此番表述之时,正值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CPI数据。中国今年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年率上升8.7%,已创逾11年以来新高。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也就是说,其中食品贡献了九成涨幅,非食品的贡献只有一成。通胀形势已很难再回到4%以下的低通胀格局。此前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年率将上升8.3%。
中国2007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均在11%以上,从而引发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加之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中国政府将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确定为"双防"。 然而,某些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一再强调这只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而不是全面的"通货膨胀",或者"尚在可控范围之内"等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2007年12 月5 日在官方媒体上称:当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并不是价格全面上涨的严重通货膨胀,并说 : 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虽大,但有条件做到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则强调:中国未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专家张立群认为,我国近年注重培育基础供给能力,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供求总量关系呈基本平衡甚至存在局部产能过剩的状况,如果调控及时、有效,由食品涨价引起全面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赵锡军更是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目前来看是一个过渡,结构性为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也表示,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从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并没有出现过真正值得注意的通货膨胀。如此一系列言论都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然而,眼下随着食品类物价上涨逐渐扩散到社会居住、医疗、交通、服务等其他各个行业通货膨胀已经全面加剧,掩盖通胀真相的"结构性物价上涨"烟雾再也无法蒙蔽人们的亲身感受。如此严峻的现实迫使一些专家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说出"中国严重通货膨胀"真相。 有关专家们预计,今年二季度CPI仍将高位运行,整个通胀压力不会出现系统性下降。全年CPI平均水平为6.5%或6.6%左右。对此,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副主任刘煜辉在接受采访时说:"据我估计,中国的通胀水平在2009年之前不会有太大变化。"对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说,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两防"(一是防经济过热,二是防通货膨胀)。从历史和国际经验来看,经济过热将带来通货膨胀,所谓"两防",实质上就是控制CPI。降低通胀预期的简单措施就是加息,可是现在央行不这么做,因为在目前汇率机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不大。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刚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央行就宣立即布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曾在发布的《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中指出,2007年物价指数上涨超过了调控目标,经济出现走向过热的迹象,这方面的压力在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有可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由奥运圣火遭抵制引发的狂热民族主义情绪掩盖不住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目前,中国的通胀究竟有多严重?对此民间普遍不信任官方给出的CPI数据,认为中国实际的CPI数值远比官方公布的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把商品房房价这一项加进去,我国的CPI实际数值可能达到20%以上。对此,中国民众都有自己的亲深感受,即当下的生活费用支出比原来要多至少两位数。政府官员及其所谓专家,之所以不敢面对通货膨胀现实,不仅是基于其代表着的统治集团或组织利益思考,更是担心真相曝光会造成社会动乱。从历史上看,中共执政以来几乎没有从官方嘴里说出过通货膨胀无法控制,经济崩溃在即的时候,因为那样会使民众陷入恐慌。其实,按照国际惯例,CPI指数超过3%,就出现通货膨胀,超过5%,就算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况我国官方公布出的数据就已连续高达6%之上了。这一铁的事实无法掩盖。
其实物价一旦上涨,就很难跌回,不持续增涨就已经不错了。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经有过一轮CPI超过12%的严重通货膨胀,为此国家推出了考虑通货膨胀率的保值储蓄。此据金融资料显示:1989年3月年利率是13.14%,通货膨胀补贴率是13.64%,总名义利率是26.78%。那次通胀过后,物价稳定了几年,但再也没有回归原价位。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发行增长,超过产品的增长。这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意味着政府正在对老百姓手里的收入注水。今后的中国,随着通货高涨,贫富差距将越来越大,因为有钱人和赤贫者的权利、信息都不对称,越是有钱就越容易获取有利的投资优势与信息,进而导致其更容易获取利润回报。眼下,我们正处在一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中:一面是弱势群体深受住房、看病、上学新三座大山压迫,生活窘迫,无能为计;一面是中国高档购物中心过剩,被海外舆论称之为中国奢侈品市场在"爆炸"。据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统计,2004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12%——比5年前增加了12倍;高盛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国。而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也做出类似的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对此,我们不仅要问: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后的中国,是谁的中国?
然而,今天官方面对如此通货膨胀,仍然遮遮掩掩,说什么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种掩盖不仅是对政府在控制物价方面失职的回避,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剥夺。其实这种剥夺的最大受害者是弱势群体,而不是高官与富人。因为只有穷人才最经不起物价上涨的打击,而高官、富人们依然在大肆挥霍浸透着劳动者血泪的奢侈品。面对中国政府如此掩盖的通货膨胀现实,工人、农民、普通职工、待岗者、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将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