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柏扬先生死了,国人在缅怀。我对柏扬先生并不算熟悉,唯独对那一声震耳发聩的“丑陋”,却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柏扬死了,很可惜,这是当代中国文坛的损失,亦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损失。但更值得叹惋的是,柏杨之后,谁还敢凭着一颗心,一支笔,喊出第二声“丑陋”,痛斥这个仍“不可一世”的中华民族?
痛,是必然的。不痛何以思变?如果没有一人,敢在覆盖全民族的幻想中,用话锋和笔尖捅破这层脆弱的纸。那么这个民族,又何以从清醒的人身上看到一个糊涂的自己?
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个敢以中国人的身份回望中国人、痛斥中国人的斗士的死,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悲哀。中国并不缺少教授学者与精英知识分子,唯独这种如斗士一般敢为人所不为的,太少了。柏杨的死,并不代表这一种文化反思的结束,但却留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问题:中国人,还容得下第二个柏杨吗?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会,是的,会。每个人都可以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会。谁都会点头,只可惜,内心里潜在的抗拒,才是文化反思最大的阻力。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他懂得创造。而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卑微的民族,因为他沉浸于自己那些时候的创造。两千多年的封建,屈辱的近代史,都是中国人的伤疤。中国人不敢揭,不敢用“药”来让它愈合,反而寄希望于掩藏这个伤口。柏杨先生刺痛过这个伤口,中国人民族性的另一面让他们接受了这种反省。然而,我们却无法预料,会不会出现另一个柏杨,会不会有第二次见血的反思?这些问题,是中国人自己无法回答的。
柏杨身后的中国,并没有因柏杨的斗争而改变多少。旧国民性的车轨仍是国人精神上的秩序。极端的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变相的沙文主义,仍左右着国人的一举一动。我们仍然没能把宽容博大的一面呈现给世界。我还记得曾经在图书馆里翻到过一本《丑陋的日本人》,当时的感觉很复杂,是鄙夷亦是愤懑。借柏杨先生的影响力,为沙文主义打掩护,以一个尚未达自知之明的中国人的身份公然斥责日本人是“丑陋的”,这是一种何等可耻的文化攻击。的确,一句话,一本书,可能表达的只是作者的一己之见。但这同样刺眼的“丑陋”,暴露出的却是国人自己不为人所知的“丑陋”国民性的一面。而如今,我们一谈到日本文化,仍离不开野蛮、落后等污辱性的词汇。撇开一个民族有什么资格攻击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这一点不谈,单就这种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对他国文化的不尊重,就可以看到文化反思在国人思想上的未卜前程。柏杨先生未能完成的,谁来继续呢?
柏杨的死,是遗憾,亦是警示。柏杨先生累了,于是这为传统文化的游击战士撒手而去。可是他留下的事业,却始终是悬在国人心头的重担。要缅怀柏杨先生,我想不必多言悼念,扪心自问足矣。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3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4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5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6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7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8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9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10 | 北京突然出手 考验川普的时刻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