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铃兰台: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根本原因

www.creaders.net | 2008-05-18 17:40:18  天下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网友铃兰台评论文章:没必要继续释放“四人帮破坏”的迷雾。事情过去32年了,一直拿“四人帮”当替罪羊,拿的着吗?地震预报是专业性和群众性很强、社会责任极大的事业。“四人帮”里面没一个是搞地震专业的,没一个是主管地震工作的,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凭什么要去干扰地震预报?

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根本原因,张庆洲在《唐山警示录》里写得明明白白,他写道:

【1975年1月12日,全国会商会上一场争论,形成了汪成民称之为学术上的正常的"东西之争"。这场中国地震界的"东西之争",在此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愈演愈烈,学术之争的平台渐渐坍塌,直到24万人魂断唐山……】

归纳一下什么是“东西之争”?所谓“东派”是以汪成民、耿庆国等年纪轻一点资历浅一些的专家为代表。他们重视基层意见,走“群测群防”道路,坚信唐山一带有大震。对立的“西派”是以查某、梅某这些处于较高行政权力、担负着决策责任的专家为代表。他们年纪相对大一些、资历深一些,专注于专家路线,不大瞧得起基层群众和一般的科技人员,他们的观点,是坚信“唐山无大震”。

“东西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是门户之争、是所处地位和所担负的责任不同所导致的争论,还是说到底,是由于科研路线分歧所导致的争论?恐怕这些都兼而有之吧。张庆洲说这种“东西之争”:“在此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愈演愈烈,学术之争的平台渐渐坍塌,直到24万人魂断唐山……”

汪成民对张庆洲说:“地震发生时,人们对我是肯定的口气,说老汪你对了。我在唐山几个月回来,没想到情况全变了。地震局上上下下口径一致了:唐山地震前没什么情况,这是科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唐山大地震漏报了,我这个震情分析组长是干什么吃的?我等于成了替罪羊了!我意识到这是面临坐监狱的问题。我想,唐山如果没死人,这事很容易说,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震前的争论,谁对谁错很清楚。唐山死了二十多万人,人们就不敢提过去的事。因为,认为唐山没有地震的正是当权的人。”

要命之处就在这里 ——“认为唐山没有地震的正是当权的人”!

当权者掌握着关键岗位的决策权,他们把西方“无明显前震即是无大震”的模式僵化成唯一模式、奉为行动指南,漠视来自基层的意见和紧急呼吁,甚至漠视同样也是专家的汪成民的意见,逼得汪成民不得不去地震局大楼刷大字报。尽管如此,当时的局领导和处于决策地位的专家(梅某等)仍等闲视之、不以与闻;他们指责基层观测数据不准,“线路很乱”,“干扰所致的误报”,甚至以十分傲慢、语带讽刺地对马希融说:“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言下之意你还嫩得很,对于群测点的工作瞧不起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们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不支持、不理睬,甚至采取专横压制的做法,逐步形成了一种成见,以致成为唐山地震预报的阻力。唐山地震后,他们又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控制舆论统一口径,让有功之臣汪成民去做替罪羊,被搞得妻离子散,这就不再是什么“学术之争”的问题了。对于国家地震局内部西派对东派的压制,张庆洲《唐山警世录》中有诸多叙述,有兴趣的可一阅。

全部问题的根子就在这里,不能说与政治运动一点关系没有,但可以肯定地说,其间的关联是微不足道的。

第一,文化大革命中“批邓”,重要的一条就是批刘邓的“专家路线”。1975年后邓对于中科院的“整顿”,就是从强化专家地位和作用着手的,后来受到了批判。如果说“批邓”批掉了科技领域的“群众路线”,这简直就是一句笑话;说“批邓”批掉了唐山“群测群防”批出了漏报,就更是笑话,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然而大地震发生前,在唐山,“群测群防”确实受到了冷遇,确实没人想起去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这也是事实。谁该负责呢?

北京队预报大地震,这样要命的事情居然被副局长查某一拖一个星期、再拖又过去了五天,直到26日,终于不得不对北京队作出反应说开个会。此时预报室主任远在云南,负实际责任的副主任梅某却偏不到会。汪成民感到十分紧迫,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在7月27日清晨去堵局长刘某(老红军),经再三要求,刘这才答应10点钟听汇报。刘某是忙“批邓”去了吗?不是,他是忙着看自己的鼻炎去了。

第二,有人指责说,这次本来可以对汶川大地震作出预报的,却由于要举办盛世奥运而被压下不报。对此论调,国家地震局发言人当即给予了回应,称这是“没有道理的。”以此类推,把漏报唐山地震与“批邓”相联系,是不是也同样“没有道理”呢?不能顾此不顾彼,说得通才是硬道理。更何况“批邓”远比不上奥运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全球性、这样的高潮迭起。“批邓”在1976年7月份似乎不算什么高潮吧,全国人民该干啥干啥,工农业生产同比都在增长(地震后开始滑落),怎么其他都没受到影响,偏就地震预报受到了影响呢?可见是出了大事,只好弄个说法抛出替罪羊,来蒙混过关罢了。

第三,假设1976年10月,在中国没有发生过“粉碎四人帮”这档事,那么,24万条人命,轻视群测群防,漠视基层报告引出漏报,如此天大般的事,性质是极其严重的。这必然会被“四人帮”拿来当作攻击政敌的靶子,这是必然的。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水落石出。会不会造成冤假错案呢?不好说,至少不会到了32年后的今天,责任问题还是一头雾水,这样的状况太对不起24万蒙难的唐山同胞了!。当然了,我们这里只是在说一种可能性,一种假设,并非说果真如此,我国的“群测群防”就绝不会闹到今天这般的凋零,地震预报水平就绝不会受到今天这样的责难,汶川大地震就绝对不会被漏报,……,这里没这样的意思。

第四,如果说1976年的“批邓”政治运动耽搁了唐山地震预报,那么1974年以来的“批林批孔”运动,为何就没有耽搁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地震预报史上的奇迹 —— 1975年成功预报出海城大地震了呢?

事实上,海城地震的预报可以追溯到四年之前。早在1970年1月,辽南便被圈定为重点监视地区。1970年1月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上,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确定把辽宁南部作为重点监视地区。中共辽宁省委相应组建起地震工作机构和专业地震研究技术队伍,逐步开展了各项工作。

如果说这个时候的工作主要是以专家为主,那么从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做出了中期预报、把短期预报圈定在渤海北部地区圈内那个时候起,辽宁省委便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部署“群测群防”工作: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台站的领导,同时大力发动群众,深入广泛地宣传地震知识,尤其在辽南地区成立了遍布城乡、厂矿和社队的群测群防网站,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的预测预报监视网,展开了仔细的监视和测报活动。省委责令渤海北部要立足有震、大震、早震、夜震,广泛发动群众“瞪大眼睛抓地老虎。”……

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是“批林批孔”运动的功绩吗?抑或如陈词滥调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广大群众坚决抵制”的结果?对于这种论调,早就不值得费心加以评判了。公认的说法是,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是群测群防的胜利,是“科学的奇迹”。

这个时候提出追究32年前唐山地震漏报的原因似乎不太合时宜。不过,前有海城地震预报这样的奇迹,后有唐山大地震的漏报和24万个生命的陨落,接着就是“群测群防”方针被抛弃,接着就是汶川大地震的事前的不声不响,是得下决心好好想想了,总不至于让“四人帮”钻出坟茔来做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替罪羊吧。

现有的关于唐山地震漏报的所谓“结论”,也实在是在哄小孩。张庆洲问汪成民:【根据唐山地震的实际资料看,震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异常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打个报告,向京津唐人民打个招呼可能吗?】

汪成民回答说:【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你设想一下,为什么不能把青龙县的做法推广到京津唐呢?为什么不能把以我个人透露情况的方式,改变成为以地震局的名义向中央,向京津唐地区直接通告呢?假若能做到这一步,唐山就成为了第二个海城,甚至能比海城取得更明显的预报效果。】

张庆洲问:【教授,我将咱们的谈话公之于众,您有什么看法?】

汪成民答:【我意识到可能会给我带来一点麻烦。但是共产党员的党性,科学家的良心告诉我,实事求是讲真话,才能无愧于党和祖国,才能对得起唐山人民,才能促进地震工作健康发展,避免唐山悲剧的重演!】

平静的对话,留给人们沉甸甸的思考。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