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诚然,与三千多万美元的年收入相比,姚明的捐款可能没有达到一些人想象中的数量,但其一,爱心不能以捐款的多少来衡量,这个道理已无须多说;其二,姚明的财产完全是其个人私产,捐不捐是他个人的自由,别人无法强迫。
网友有对姚明的“追捐”随意评述的自由,但是,我们必须对姚明的可持续爱心行为给予鼓励。特别是当姚明以姚明基金会的形式来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时,其性质又和个人捐款大不相同。个人捐款只是一时行为,但成立基金会,意味着其爱心将一直延续,并且还将募集更多的资金,加入到灾后重建中,对灾区进行更大的援助。事实上,姚明的老板、一众NBA球星、休斯敦的公司和市民已经向姚明基金会捐款,表达了爱心,这些都要归功于姚明。
从慈善的本义来说,姚明捐多少,我们都应该抱以支持的态度。然而,即便姚明追捐两百万美元并成立基金会后,为何还会出现网友的过激质疑甚至是责骂?虽然说这是舆论的自由,是多元化的体现,但这些声音的背后,暴露的其实是我们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该如何以不同的标准来界定其道德、伦理、价值规范的问题。
应当说,公众对王石表现的评判,以及对姚明追捐行为的说三道四,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领域的话题。但是在这些公共领域之外,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私人领域的存在。王石关于“捐款不能成为负担”的发言,严格来说属于私人领域的权利。但一旦其成为公共话题,两个不同领域的道德伦理、价值标准就必然发生冲突。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两个不同领域的区分?在公共领域我们又当构建何种新的价值观,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面对这些时,套用王石的一句话:我们都很青涩。
王石说他青涩是指其快六十的人了,还不懂得处理大事。无论其本意是为自己的言行开脱,还是真的认错,但他起码说出了我们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在社会转型期,在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表达和评价的方式上,我们真的很青涩。当不少网友在批评姚明的时候,又何尝不显得青涩呢?从青涩到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思维模式和伦理价值体系,看起来我们还在摸索中。(文/李龙)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惹习震怒 中国著名学者被迫离职 |
| 2 | 原来习真急了!美中元首突然通话内情曝光 |
| 3 | 一场国际盛会:中国表现令人很失望 |
| 4 | 退休生活,一定要离开三个圈子 |
| 5 | 高市与川普通话后,日本突然强硬! |
| 6 | 中日关系快速下滑 川习通话 习突然说出这6 |
| 7 | 日本突然刹车,全球冷汗直流 |
| 8 | 突发!川普:习近平已经同意了 |
| 9 | 昏招迭出,账号被封,颜宁闺蜜亲手埋葬最后 |
| 10 | 美中局势惊人逆转!罕见共识形成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