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邱震海:两岸政治互动需要「路线图」

www.creaders.net | 2008-06-14 12:43:55  文汇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举世瞩目的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复会,六月十三日终于以完成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签字仪式而圆满结束。这次海协和海基两会复会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但在于这是马英九上任后,两岸正式互动的开始,而且还在于这次互动过程中,双方既抱着互动的诚意,同时也採用创造性模煳的原则,迅速找到双方的公分母和互动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互动虽然仅局限于技术性层面,但却是两岸未来在创造性模煳的原则下,继续探索包括政治框架在内的其他互动样式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马英九上任后,两岸互动基本上分成两个阶段:一是非敏感性、可操作的技术性议题,例如周末包机、陆客赴台,以及未来可以期待的「三通」和其他经贸整合等;二是具有相当政治敏感性、但从两岸长期稳定角度看又难以最终迴避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两岸和平协议、政治框架等。作为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两岸可能就台湾适度国际空间等台湾民意关心的问题展开互动和探索,同时也有可能使此次已具有准官方色彩的两岸官方互动,在双方民意和内部各派力量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予以一定的升级和强化。

民族认同:两岸公分母和互动基础

 所有的这一切对分离已久,尤其是经历过去十几年风风雨雨的两岸关係而言,都是十分积极正面的迹象。诚然,以务实的眼光看,无论在马英九还是北京,迈出这一步都有其各自的内部考量:从马英九方面来说,迅速兑现选前的支票,并借助与大陆的联繫来提升台湾的经济竞争力,自然是不可忽视的考量之一;从北京来说,纾缓两岸局势,对于纾缓崛起期带来的压力,无疑也有正面意义。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两岸关係的最终缓和,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有着不容置疑的积极意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马英九上任后,两岸最高当局迅速以「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来替代或至少澹化过去若干年曾令双方都进退失据的「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迅速找到双方的公分母和互动基础。

 当然,鉴于两岸内部各自的压力,尤其是台湾内部来自绿营的压力,两岸在完成技术性议题的互动之后,将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安静期」,而不会立即展开政治框架的互动。但正如笔者之前已有评论,从原先以有争议的政治实体为出发点的「一中原则」暂时退回以文化和民族认同为特徵的「中华民族」,只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以便抓住马英九上任后的黄金机遇期,迅速开启双方的良性互动进程;但从长远看,文化认同最终还须回归政治概念,因为两岸间未来一系列有待互动的议题,将无不涉及双方均关心的政治框架。换言之,对北京来说,虽然有诚意帮助台湾获得适度国际空间,但若没有合理的政治框架为保证,则一旦马英九时代结束,「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共识不再,则北京今天帮助台湾获得国际空间,不啻成为帮助台湾迈出隐性「台独」的关键一步。

模煳探索?盲人摸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台湾国际空间还是和平协议,若没有双方均认可的政治框架为基础和前提,不啻将成为「摸着石头过河」而充满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也将使双方在模煳探索的过程中充满猜疑。因此,从现在开始,两岸的有识之士就应当开始探索,未来的两岸政治互动是否可能导致出现一个乃至数个可能的架构,以及在到达这一架构之前的一条乃至数条必要或可能的途径。这也就是所谓的两岸政治互动「路线图」。
 
 有了关于「路线图」的概念,两岸未来在包括台湾国际空间在内的一系列议题上的互动,才能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而不致陷入「盲人摸象」的状态。

 在这裡,有几个概念需要理清:第一、所谓的政治框架并非台湾原来理解的再次试图以「一中」来框住台湾的手脚,而恰恰是试图触碰和解决两岸关係中的一个结构性障碍,即「中华民国」的定位及其在两岸关係中的位置;第二、关于「路线图」的讨论,并不否认两岸目前的创造性模煳探索,恰恰相反是为了这一模煳性探索寻找更为稳健的轨道和方向。

一个主权,两个实体?

 虽然两岸目前以「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和民族认同作为互动基础,相较几年前已经是一个难以想像的跨越,但在同一民族认同之下,存在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这却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问题是:这两个同一民族之下的政治实体,与国家主权之间存在一种什麽样的关係?这是长期困扰两岸的问题,也是过去若干年导致双方产生「一中各表」争议的关键,其症结在于:双方均坚持以各自政治实体为代表的国家主权。在这一争执之下,才延伸出李登辉基于德国模式而提出的「特殊的国与国关係论」,亦即「两国论」,以及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

 但如果将国家主权直接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对接,则可以生发出「一个民族,一个主权,两个实体或政权」的模式。过去曾有不少人士提出联邦制、邦联制或欧盟模式,但在主权问题上似乎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未来是否可以在两个政治实体各自上缴主权的问题上有更多的探索,似乎不应再成为禁忌,因为只有探索之路越宽,未来的两岸和平相处乃至整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

2012年:关键一年?

 如上所述,就目前而言,由于双方内部的压力,这一步尚不能迈得太快、太大,但马英九执政的四年或八年间,似乎应成为双方探索的基本时间框架;因为一旦马英九卸任,则台湾内部的局势又将不可预测,如何使两岸良性互动不可逆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成为两岸间一个「至少可以私下」讨论的话题。

 三年前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时,笔者曾有论断认为,胡锦涛与马英九的性格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只要条件合适,应该可以具有内心感应。局势的发展部分印证了这一论断。着眼于未来两人在政治框架上的互动,现实地看,2012年可能是关键一年:届时,马英九可能已开始第二任期,无竞选连任压力而有留下政治遗产雄心;胡锦涛则进入任期的最后一年。若错过这一机会,则历史又可能重写。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