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内地有人呼吁抵制,但我对《功夫熊猫》内地票房,一点也不惊讶。而且觉得有一十分有趣的现象,虽然赵半狄强调是文化侵略,但我倒想从逆向提出思考可能,现在的文化成品《功夫熊猫》究竟是谁侵略了谁呢?
是的,《功夫熊猫》可以一举征服华人圈子,肯定顺理成章,因为大家不过在看一齣周星驰动画而已。电影不少场面的设计,对《功夫》可谓亦步亦趋,由熊猫阿宝用指轻弹不倒翁(呼应《功夫》中周星驰初遇梁小龙一场),到最后阿宝把大龙撃上半空,到堕地下来仍在玩那本来源自《功夫》的对白:你想学呀?我教你!至于两位大师──乌龟及师傅的拼音,摆明车马就是从广东话拼音中去挪移取用。
甚至看深一层,《功夫熊猫》强调的有秘笈等同没有秘笈,核心根源不一定在于通俗的禅意发展,而是大家较为忽视的周星驰力作《回魂夜》。其中对涂牛眼液见鬼、捉鬼用保鲜纸、打鬼用朱古力,以及最重要用纸製成的“飞行号”──无一不是环绕只要你相信,梦想就会成真的主题而发。
这恰好是阿宝明白无字秘笈真谛的异曲同工表白,此所以我想说:究竟是谁侵略了谁?又或是可以更精准地问:在全球化的氛围下,文化交流与文化侵略之间的分野,真的可以泾渭分明截然可分?
从另一角度反过来看,亦可以说明周星驰的《功夫》之路,的而且确是国际化的明证。正如《功夫熊猫》的不断借鑑,暗地裡亦反映出《功夫》的电影语言,具备丰厚普及的文化基础,大家均可以容易取得共鸣及挪用。此所以周星驰的去本土化历程,也可以从《功夫熊猫》身上得到旁证。
我个人特别锺情电影最后的字幕安排,那是以手卷美学呈现的设计,而且手卷的特质──往往在最终会收藏精要部分。至于是甚麽,在这裡不便言破,但奉劝各位,散场后最好就是不要急着离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