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叙述一下云南孟连的“警民暴力冲突”事件。据《新京报》等媒体披露,尽管橡胶制品市场价格从几年前的每吨七八千元飙升至现在的每吨两万余元,但孟连地区的橡胶公司,仍按5年前合同约定价格强行收购。从2006年开始,胶农多次要求橡胶公司提高收购价格,被拒之后引发了农户与企业的不断争执。
今年7月15日,有村民再次找橡胶公司理论时,与有关人员发生冲突及摩擦。当日,孟连有关部门即发布通告,限令“组织煽动群众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人员,须10日内投案自首,否则将从严打击。“19日清晨6时许,勐啊村5名胶农在家中和睡梦中被警察厮打和强行带走”。此事遂成为后来数百民众“围攻”警察发生冲突的直接引线。
这本来是一起分散的农户与垄断的大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博弈双方尽管强弱不等、利益分殊,却并非没有协商解决的办法。胶农联合起来,以谈判的方式希望大公司让步,完全符合市场经济中的对等原则。大公司在面对市场大起大落的形势时,当然要考虑到胶农的利益,而不应该只是惦记着几年前合同中的垄断利益。
然而,我们却遗憾地看到,事情并没有按照这样的路径演进,最终走向了最坏的暴力压制谈判。地方政府沿袭一贯的思路,不假思索地站到了企业一方,不是认真倾听胶农意见,而是悍然动用大批警察;不是平等看待实际上有着同样平等主体的农民,而是想当然的把他们视为暴民而强行制裁。其结果只能是在瞬间点燃了胶农压抑已久的愤怒。
在这样一个事件中,有论者对“再一次被推向一线的警察”表示同情,认为他们每每充当了工具。其实,我倒以为,即便被推向一线、推向风口浪尖,警察也是有多种选择的。因为全副武装的警察,面对的并非国家专政的对象,而是一个个全身黝黑的农民。警察被“袭击”,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守住执法者的底线,充当了企业利益的捍卫者。通俗地说,就是武装家丁。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河南商丘人大代表吴振海非法集资6亿元的案件中。商丘企业家吴振海的未来农业公司,在当地受到市里主要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公司居然自设警车。每每有被骗来的集资者组团到商丘考察,都会有警车开道,遇红灯时还为他们放行,“享受政府贵宾的待遇”。不仅如此,警察还是其企业直接的守护神,吴振海在征用睢阳区古宋乡老南关村土地时,村民李东风因在村民会上发了一句牢骚,结果十几名乡干部、派出所警察和村干部围追而上,要抓他去派出所。(《新京报》7月21日)
人民警察屡屡沦为企业的家丁,而且是脾气恶劣的家丁,其间不免让人产生联想:警察到底是干什么的?官面上的说法,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坏人侵害,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可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这些话大概都属于那种正确而空泛的“大话”,未必能回答得了上述疑问。
无论如何,警察都不应该是企业的武装家丁。企业的利益该不该维护?当然应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应该得到维护,这是不容置疑的选择,也是一个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础所在。可问题是,在实现正义的途径上,警察能否置是非于不顾、仅仅充当作为企业的保护神呢?在权势和公平之间,他们该如何选择?云南的胶农与橡胶企业的争执已经有两年了,这样的争执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中,属于非常正常的经济博弈。然而,孟连警察公然站在企业一方,对实际利益受损的胶农横加指责,只能让事情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警察一旦充当了企业的家丁,其与群众的关系马上就紧张起来,原本和谐的民生关系,遂演变成为水火不相容的敌对关系,最终引发暴力冲突。此前有贵州瓮安事件,这一回,是云南孟连事件。而反过来,只要有关方面耐心倾听、平等对话,事情就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