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针对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着一家子相车,最后相中了奔驰一款SLK200k敞篷车遭受热议的事件,以《中国人仇富为何不仇袁隆平?》为题,发表了“人民仇视的是靠掠夺财富发迹的寄生虫,而敬重真正靠劳动创造结累的富人”的观点,并指出“中国人仇富”论调有所偏颇。不想,该篇文章在人民网发表以后,立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敬袁"与"仇富"何干》、《"仇富不仇袁隆平"有问题》这两篇文章。
文章中指出,,“仇富不仇袁隆平”这句话本身就很有问题,用“仇富不仇袁隆平”来驳斥“仇富论”或者为“仇富”辩解更是很蹩脚的。因为这句话的前提是自己承认“仇富”,把自己把自己“打入”了“仇富”的“另册”。这种说法明确了自己是一个“仇富”者,只是不“仇”袁隆平罢了,是一个有选择性的、甚至是一个高尚的、冷静的、理智的“仇富”者罢了。但终究是一个“仇富”者。抬出袁隆平来进行反击,不但蹩脚,而且不得要领,甚至反授其柄。这里所说的蹩脚,是无意中给袁隆平的“富”赋予了更多的神圣,罩上了更多的美丽光环,有可能掩盖了什么,甚至也不一定能经得起推敲。仇富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社会心态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就像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冲动期。一些人从这种心态中成熟起来,一些人又补充到这个行列中。你成熟了,就反过身来说“中国人从来都不是仇富?”太武断了吧。甚也有人说“这种不靠谱的胡扯,拿着胡搅蛮缠当智慧,挺好的理,这么一折腾,反倒没有了底气。似乎网民就可以兴致所致,满嘴里跑舌头。互联网上这种浮躁风气令人生厌。”
由此看来,“仇富论”在一些人的思维中是根深蒂固的。但笔者想再次申明的是:笔者之所以把袁隆平抬出来,无非是要从某个角度把中国的富者进行对比,以证明中国人的“仇富”其实是有所指向的,而并非一些“专家”所认定的见富即“仇”!如果真的像一些专家所说,中国人爱害红眼病,中国人爱仇富的。那么,一向仇富的中国人民对袁隆平这样一位对民族对以及全人类有卓越贡献的老人并没有开骂,甚至还反而关爱地说,袁老有再多的车、再好的车都不过份!并祝他身体健康,祝愿他长寿,而且众口一词,绝无反对声音——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什么叫仇富?对于那些靠贪污腐化“富”起来的人我们不能“仇视”吗?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肆意剥削、压榨工人的聚财者我们发出一点批评的声音就是“仇富”吗?我们对一些蝇营狗苟、偷税漏税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爆发户”进行一些批判就是“仇富”吗?马明哲拿数千万年薪,到底合情否,合法乎,我们的质疑难道也叫做“仇富”?既然中国人是仇富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偏偏就不“仇”袁隆平呢?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股票,没有人眼红,是因为他对人类的贡献,是因为他的不朽功绩,是因为人们不会忘记有功之臣。国家奖励他五百万元,没人眼红,是因为他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是因为不仅解决中国的吃粮问题,而且解决了世界几千万人吃粮问题,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人民仇视的是靠掠夺财富发迹的寄生虫,而敬重真正靠劳动创造结累的富人。这一事例,难道不正是给臆造“仇富”论调者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吗?
其实,“仇富论”实际经不起一驳的。在当今的绝大多数国人中,我认为是不存在所谓仇富心理的。人们所仇视的只不过是那些假丑恶、贪污腐败、巧取豪夺、坑蒙拐骗、见利忘义之类的腐化者和为富不仁者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的“仇富”其实就是一种“仇腐”而已。
在当今这个腐败、腐化、浮华猖獗肆虐的时代里,善良、正义的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大兴“反腐”之风,仇视任何腐败、腐化、浮华的行为,难道有错吗?这不正是社会和谐之所需、不正是民族正义之体现,不正是依法治国之前提吗?怎么就被人忽悠成为了“仇富”,怎么就无耻地堕落成“仇富”了呢?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富起来,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和期望,也是成就我们强国之梦的唯一途径。但我们决不允许为了要富起来就贪赃枉法、不择手段和富起来以后不思回报、腐化糜烂的行为出现。所以,我们不是什么所谓的“仇富”者,而是“反腐”的参与者和推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