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温家宝借胡耀邦欺胡锦涛,中共核心权威崩溃

www.creaders.net | 2010-05-24 09:24:24  高申文博客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胡耀邦变成了一块贞节牌坊。有人想将这块牌坊挂在自家的门楣上。

这就是最近那个叫温家宝的人,写文章回忆胡耀邦的原因之一。

正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网4月17日的文章《温家宝悼胡 耀邦掀开中国政坛神秘一角》中,引述国内一位官方报纸的编辑的话说”这与政治改革无关,与温家宝的个人声誉有关” 。

温家宝的个人秀场,原本就没那么高深莫测。海内外 的过分解读,反而离真相更远,离做秀者要达到的目的更近:牌坊是越大越好啊。用胡耀邦这块牌坊,即可以挡住温夫人的珠光宝气,也可遮掩温儿子的权私财气, 更可遮住温个人权术手腕的阴敛戾气。

有评论将温的文章解读为经过政治局常委的集体决定,或得到了胡锦涛的首肯。如前文所引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就引述新加坡国立大 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靖的看法说,”这篇文章显示,温家宝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他们已经就政治改革达成了新的共识, 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渐进式改革。”

世界日报4月15日的文章《借纪念胡耀邦抗极左”倒温” 胡锦涛默许》认为:”北京政界感到诧异的是温家宝的文章,怎麽可以在人民日报刊出。唯一的解释是,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一致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得到 的另个可信的诠译是,胡锦涛出手了。”\"每年春节必到胡耀邦家拜年的除了温家宝,还有一个人,就是同样由胡耀邦选上来、而且时间更早的是胡锦涛。来自北京 的政界消息说,胡锦涛在最近一、二个月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一直以放手放权的方式力挺温家宝。”

看中国网4月16日 的文章《温家宝高调纪念胡耀邦 壮团派声势》,也引述香港时事评论员林和立的看法,指出,”温家宝发表文章,是期望树立出身共青团的胡耀邦的推动改革精神,藉此巩固团派,预期同样出身共 青团的胡锦涛会在十八大再让一批团派上位。”

难道真是胡温联手?

统观国内外对温相回忆胡耀邦的解读,很少有人在时间 上留意这样一个微妙的细节:国家主席胡锦涛于4月12日至13日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当时胡刚 结束核安全峰会,正准备赴巴西利亚参加”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4月15日晨人民日报发表温纪念胡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同日下午,理温家 宝飞抵青海玉树地震灾区;4月17日胡提前结束访问回国,马不停蹄,18日到达地震灾区。若是胡温一体联手,关系亲密,温就代表着胡,那胡犯得着如此急 迫,一个老人不远万里,不顾时差,更不顾高原反应对身体的伤害,马上跑到灾区,仅仅是因为地震吗?

纪念胡耀邦这类敏感话题,往往引动高层左中右的互动 和反弹,如果放在常委会上讨论,其结果往往只有一个,就是搁置。视维护稳定为第一大局的常委会,连个公布官员个人财产的决定都通不过,怎么可能在事涉政治 体制改革,事涉六四这样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空前一致地通过这样一个决定?

另外,就算是中共政治局常委会的集体决定,那么纪念 胡耀邦的文章,完全可以由中宣部组织一些边缘人士去写,为何单有风光出尽的温家宝出面。无论是中共法统,还是团派正朔,这个秀要做也是由胡锦涛去做,断轮 不到温家宝。

再退一步,就算集体决定,该文章的发表,也应当是在胡在国内的时候,万一出了问题,也好及时补救调整,为什么偏偏选在胡出国期间?

复又退一步,集体决定了此文在4月15日发表,那 么在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之后,也可以在紧急事态下,为避免不可控的意外发生,暂时停止发表此一文章,等事情稳定之后再说。这类纪念文章,又没有那么急 迫的时效性,不是非要按时发表不可的。胡耀邦死了21年你都没有大动作,为什么偏偏要在此时按时发表?

再退一万步,就算是胡锦涛同意温家宝发表此文,作为 党魁之一的胡不可能不懂得此文的涵义,不可能不知道该文会引发外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联想,不可能不考虑此文给温个人形象带来的光芒,不可能不担心因他的 同意而导致党内的争论,从而给政敌以口实等等情况,以胡十年王储八年人主处处谨慎的个性,他不可主动同意发表。那么如果真的是他”同意发表”,也只有一种 可能,就是不得不同意。面对已经”拥有人民支持”而越来直我素我行的温家宝,出于维护集体团结的需要,出于维护本届常委会统治大局的需要,出于要借重温家 宝平稳过渡到十八大的需要,他已经无力阻止,被迫同意,任由其想做啥做啥了。

唯一的解释是,这既不可能是政治局常委会的集体决 定,也不可能是胡锦涛首肯之举。恰恰相反,是温趁胡离开大内,他实际上成为国内权力第一人,加上玉树突然地震,各方自顾不暇,权力出现空隙之际,利用手中 权柄,趁机捞取个人名望之举。

由此,胡锦涛匆忙之中提前返国,也就有了更为可信的原因–仅仅一个地震,前方有抗震救灾指挥部,胡完全可以从从容容结束访问,大不 了弄场越洋视频会议来凸现亲民即可,断不会如此置国际社会于不顾,反衬出一个大国领袖在突发灾难面前的被动,和唯恐权力旁落的窘迫与无奈。

胡回国即不顾鞍马劳顿,也不顾高原反应就直接到达 玉树,不光是跟”人民群众在一起”,也反映出他急于消解温突然又上涨的个人声望的心态。一篇敏感高调的纪念文章,加上又是第一个赶赴灾区,温两天之内又赚 了个盆满钵溢。

温纪念文章中还有一个伏笔,就是树己贬胡锦涛。该文章讲述的故事,大约是在1986年胡耀邦到西南地区考察的一段往事。香港《明报》署名孙嘉业对此评论 称:”温家宝在文中对胡锦涛却只字未提,这里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温家宝借纪念胡耀邦向团派和胡锦涛示好,二是温家宝借这篇文章来对外显示,自己才是胡耀 邦精神衣钵的真正传人。”

仔细看过文章,就会发现,孙嘉业所说的第一点其实根本不存在。文章不仅没有向胡锦涛示好,还暗示胡耀邦对胡锦涛并不信任,才在贵州指挥 温家宝上演了一场寒夜暗访了解真情的故事。

温的文章说,1986年2月7日,胡耀邦的考察组到达同志风尘仆仆赶到西南州首府兴义市。”晚饭前,耀邦 同志把我叫去:「家宝,给你一个任务,等一会带上几个同志到城外的村子里走走,做些调查研究。记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当耀邦同志给我布置这个任务 时,我心里明白:他是想尽可能地多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而当时主政贵州的,正是刚刚离开团中央第一书记外放历炼的胡锦涛。按理,胡耀邦是共青团派的鼻祖,胡锦 涛更是他千挑万选的共青团接班人,二胡之间的渊源似乎更深一层,而当时温家宝刚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不久,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算老胡对小胡不信任,也万万不 会在一个新来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面前表现出来。

另外,如果按温家宝所说,耀邦经常强调到地方上要”看看他们没有准备的地方”,那么1986年那一趟半个 多月,耀邦到过贵州、云南、广西的一些贫困地区调研,应当每个地方都可能要去暗中调查一番。在大内浸泡20多年的温家宝,不会不明白为”当今圣上讳”的规 则,他大可以提一提在云南、广西耀邦要他暗中走访的情景,同样可以铺陈耀邦”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为什么他却偏偏强调贵州,拿当时胡 锦涛主政的贵州说事?

这当然不是失误,或无意间的闲笔,而是典型的春秋笔法。用耀邦对锦涛同志不信任的暗笔,勾勒出二胡之间冷漠的背景,来更好地反衬温与耀 邦的”亲密”,强化将耀邦与温的形象的迭加效果。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一个更为隐藏的潜台词,正是孙嘉业所说的第二点:”温家宝借这篇文章来对外显示,自 己才是胡耀邦精神衣钵的真正传人”。

由此,我们可以基本得到结论,温发文仅仅是个人意志,非中共常委集体决定,更非胡锦涛授意。而且温这么做,活脱脱衬出胡锦涛 作为一代弱主,无力全掌中共局面的现实。

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之后,温表现得越来越强势。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有人民的支持”。温地震后二小时即奔赴四 川,将自己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定格在碌碌慌张的中共群僚,尤其是政治局其他8个常委之上。到灾区后,边走边发指示,本来调不动军队的他,因为借助了舆论的力 量,他要军队,江胡若不批准,则要背负骂名,如此,反而使党中央、中央军委成为他的命令的执行机构,成了他的个人内阁,军机处。他要什么,江和胡那边就批 什么,一时间,世界舆论为之哗然,温家宝的雷厉风行甚至成了西方首脑的榜样,溢美之辞响彻云霄,光辉形象遍及全球。温家宝成为美国知名社交网站 Facebook最受欢迎政治名人第六名。

等胡锦涛回过味来,一切的光芒已经全被温家宝夺走。没奈何,胡只好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典礼上,只带着 李克强出席。有评论认为,温家宝不愿意陪同前往,是不想将自己的光芒给胡分亨。也许还有另一层意义:胡锦涛也不愿意汶川地震被温继续利用。

从那以后,温家宝的特立独行越来越多。以至今年1 月21,美国著名智库欧亚集团评选出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全球十大领导人,温家宝排名第一,风头盖过美国总统奥巴马。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际声望中 却直线下降,据德国之声报道,4月份的一项全球最受欢迎领导人国际调查中,胡锦涛惨遭垫底,排名甚至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非之后。

除了发文回忆胡耀邦,还出版了《信心与希望:温家 宝总理访谈实录》一书,一夜之间摆满全国的大小书店。要知道,这一下子打破了两个中共惯例:一是打破了国务院领导在任不出书的惯例;二是打破了了在任党的 领袖没有出书,总理就率先出书的惯例。在壁垒森严的中共体制中,这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事。毛在任时,出过书的刘少奇被打倒,而深谙为官之道的周恩来就没有出 书。此后,赵紫阳在总理任上没有出过书,李鹏、朱镕基都是退休后出书。

温家宝这样做,并非其不谙官场之道,而恰恰是他看到 胡是一位弱主,政治局常委其他人更是自保有余,他顾无暇,正好给他在任出书提供了机会。

中共的领导人都喜欢出书,这是从苏联的勃列日涅夫那 里学来的传统。勃列日涅夫的虚荣心极强,他要证明自己在任何领域中都具备卓越的才华,包括文化领域。他组织了庞大的写作班子为其撰写理论文章、自传和长篇 小说,并大量印刷精装本,将这些堂皇的巨著发布到每一个党小组之中。

中共领导人有样学样,逐渐将之演化成一种统一全党思 想,确立党的领导核心的标志性手段,具有鲜明的专属政治含义。从毛泽东到江泽民,无不如此。既然是统一思想、确立核心,那么只有党的一把手才能这么做,其 他人再位高权重,都不能置啄。现在胡锦涛都没有出书,更没有确立核心地位。温家宝一反常态,超越自己前面的总书记,以总理身份出版图书,除了虚荣心外,在 弱主时代展示自身的实力,是其当然目的之一。

出书就像无声的宣言,一时间洛阳纸贵,在总书记胡锦涛还没有出版个人专著的情况下,在十八大人事争夺日趋 激烈的背景下,胡这个准核心更加不准了,谁是核心的问题于是被解读成了谁不是核心。WHO is who?封疆大吏向谁的马首是瞻,至少也成为一个问题了。社会上温胡体制的说法,已经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胡温体制,由胡温而温胡,倒置的不光是两个字,中共 集体领导的实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继续营造开明形象。众所周知,中共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投资数百亿搞金盾工程,通过扫黄打非清理网络,连 续扩增网络警察的编制,并招募数百万兼职的”五毛党”引导网络舆论,连番举措下,已搞得怨声载道。这时,温在他结集出版他的所谓访谈录中,有意加入了”网 聊部分”,就是意图营造亲民形象。新华出版社的副社长要力石就说,”温家宝总理的网聊部分”,不同于平日里的发布会,这也体现出了温总理平易近人的亲民作 风。”

这 在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上已经展示无疑。除了吴邦国坐镇京畿,胡带另六个常委出席,独温家宝没有去。网上有人为此辩解说,中央规定党和政府领导人不能同时出 现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如果这种规定是真的,温守着北京就是了,为什么却又跑到玉树去?这不是明摆着骂胡等七常委吃喝玩乐,而独他一个人关心群众疾苦吗?有 评论就认为这是温的”政治表态”,温家宝的强硬是因为江系势力正在衰竭,温要通过这种举动来表明,江系衰竭并不就意味着胡系的壮大,他必须要有发言权。

据知情人透露,温的灾区之行打乱了中宣部通过宣传 世博淡化玉树地震的计划,受到网民赞许和欢呼,一位主管宣传的领导更是气愤地说:”他是要网民,也不要我们宣传部门。”

温的连番异常举动,显然是收到了奇效,就连海外民 运人士都为之一振。知名民主评论家张三一言甚至提出”现时褒温贬胡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效”。张三一言认为:”互联网和人们权利意识觉醒,现时是体制外有了一 定的话语空间。这话语空间主流是倾向於褒温的。更难得的是体制内’宣传阵地’局部出现了’民间化’空间的迹象,而这’民间化’体制内传媒也是奉温的。民间 民情或国外舆论均倾向於温。如果自由民主人士,维权人士,公共知识分子,独立人士若能在这样局势下强化褒温贬胡,是会有实效的。即使没有实效,也不会有多 大害处。所以不妨在这方面试试。”

与此同时,一些许多赞扬温家宝,贬损胡锦涛的文章开始出现。如一篇叫《支持温家宝先生,寄望温家宝先生》的文章,就几乎是一 夜之间被刊登到国内外很多网站。文章开尊明义地将矛头直指胡锦涛:”中国的某些事情如果搞不好,主要的责任决不在温家宝先生。是的,他不过是一个第三小提 琴,虽然他的音量有时超过了第二小提琴,但决不是那个最后拍板的人,也盖不过整个乐队的声音。”

胡少江的评论《”温家宝现像”说明什么?》也认为, 温家宝似乎试图想改变些什么。他不仅公开出面为自己树立政治威信,甚至与党的一把手争抢风头。前不久,他甚至为自己出书,成为第一个在任上为自己出书的总 理。他的这些举动似乎有些反常。因为温家宝绝对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否则他绝不可能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位置上为两任下台的总书记服务之后仍然能够在党内生 存并得到提升。谨慎的温家宝敢于出面与领导核心争抢民气这一现像只能表明,这个党的核心的威望正在开始从最高层崩溃。

而在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治集权体制中,核心权威的崩 溃就是这个体制崩溃的开始。

这是中共即将崩溃的强烈信号。众所周知,中共自邓后实行集体领导。所谓集体领导,有两个要件,一是要有个一核心,这是邓”集体领导也要 有一个核心”的本意,二是大家都在一条破船上,要倒霉一起倒霉,谁也不能做破坏集体的事。江泽民时代的集体领导,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胡时代,本来也应当 是以胡为核心的。但温的异军突起,我行我素,在很多事情上达到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步,故意无视权力的潜规则和显规则,对江、胡两个核心视而不 见,对权力同僚爱搭不理,对没有坐稳核心的胡领导下的中共集体,是一个巨大伤害。

温可能也无心要破船,但他一定是在尽量维护集体利益 时,尽最大可能地捞取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或是政治的,或是经济的,或者二者兼有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为什么屡屡标新立异,而又没有实际越过底 线,弄得统治集团对他打不得,骂不得,更捧不得。就温的实际处境而言,胡”核心”不仅已无力制约他,还得靠他这块招牌来装点亲民的门楣,更不肖说平衡人事 问题时要把温的因素放在重点了;就连准太上的江前核心,要想继续保护发言权,也得仰赖于温,温实际上处于中共十八言话权十分核心的地位,各派即打他不得, 就只有拉他、靠他。

温对集体领导权威的这种挑战,必然在中共内容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十八大前的排班站队。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官员们,在江核心越来越日薄 西山,胡”核心”愈来愈说了不算的情况下,只能加速上演更为丑陋的叛变、投诚、效忠、打击闹剧,这势必最终引发表面大团结的实质分裂。中国进程将再次进入 一个波谲云秘的时期。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