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赵晓:为什么 Lydia Polgreen 完全误判了世界?

www.creaders.net | 2025-11-24 18:09:0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为什么 Lydia Polgreen 完全误判了世界?

——从文明增长视角重构中美关系

作者:赵晓

 

在全球秩序剧烈动荡的年代,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那些“新闻叙事带来的情绪判断”,而是“文明结构带来的深层洞察”。只有从文明增长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中美关系及全球走向才会真正清晰。

近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Lydia Polgreen 发表文章,认为美中角色正在发生“惊人逆转”:美国主动挑起冲突,而中国反而在“维护现状”。观点表面新颖,实则仍旧停留在过时的冷战框架,忽略了文明体系、制度承诺、内部多元以及全球增长生态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中美之间的分歧,本质不是“老大老二之争”,关键是两种文明模式、两种制度逻辑、两种增长路径在 21 世纪的全球竞争。

而回到文明结构,就会发现:Polgreen 的论断在起点上就错了!


一、中美断裂:不是 2018,而是 2016

核心不在冲突,而在制度承诺与国内路线的不可匹配**

Polgreen 认为中美关系因川普的关税战恶化,但真正的断裂点并不在 2018,而是在 2016 ——那一年,是中国加入 WTOPNTR 后15 年“制度过渡期”的终点,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化改革路径作再评估的关键年份。

2001 年加入 WTO 时,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达成的并非“贸易安排”,而是一个 制度性契约
其中,美国给予中国的“PNTR(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是这一契约的核心:

美国承诺给予中国稳定、非冷战化的市场待遇;

中国则承诺在过渡期内持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实现产权保护、国企改革、补贴减少、要素市场化等结构性调整。

换句话说:

PNTR 的核心,是美国给予中国“稳定市场待遇”,中国则承诺“持续推进市场化制度改革”。

中国加入 WTO,是世界向中国“彻底开放市场”,而中国则承诺向世界“持续开放改革”。

市场换改革,这是当年双方达成的制度互换。

这才是中国崛起,2001–2016 年获得“增长红利“背后的真正基础。

然而,2016 年过渡期结束时,国际社会的判断是:制度承诺与实际路径出现偏离。

不是贸易逆差、不是地缘政治,而是更深层的问题:

中国到期没有完成承诺,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是否仍在继续市场化改革”产生了结构性疑问。

这里必须讲清楚,中国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意志,而是长期存在 两条路线的拉扯:


(1)改革派:真正希望兑现 WTO—PNTR 的市场承诺

他们真诚地希望中国改革,主张:

  • 产权必须清晰可保护

  • 国企与民企应公平竞争

  • 要素价格市场化

  • 经济更透明、更契约、更法治

  • 与国际体系深度接轨

改革派相信,只有沿着邓公特别是胡赵当年确立的市场化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并在全球经济中赢得长期信任。

这既是 2001 年加入 WTO 时世界对中国最大的期待,也是中国改革派的真诚想法。


(2)“厉害派”:强调制度特殊性,追求“赢两次”

他们的逻辑不同,他们认为:

  • 美国是傻白甜,先骗进WTO 再说,在 WTO 体系内“先赢一次”;

  • 当经济规模足够大、关键产业足够强时,让美国低头,承认现实,凭国家能力“重新定义规则”,再“赢第二次”;

  • 以国家机会主义推进改革,但改革只是可选择性推进,不能牺牲既得得益、固有体制与称霸目标。

在这种理念下,不遵守 WTO 承诺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在选项内,也因此改革的速度放缓,行政力量重新加强,国企资源占比抬升,补贴与产业政策回归,产权预期变得更不确定——

这让国际社会认为:

中国并没有真诚地按照 WTO 时的承诺“持续走向市场经济”,而是在惯性下,走向一种国家主导型的增长模式。

美国接触中国,借以改中国、融合中国的想法,至此宣告完全失败。


(3)所以,中美制度紧张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路线冲突

这不是中国“坏”,也不是美国“挑衅”,而是中国精英共识断裂:

改革派与厉害派之争,造成了制度承诺与制度路径的不匹配;
进而导致国际信任的结构性流失。

当国际社会无法确认中国是否仍在制度性改革道路上前行,就无法继续给予“市场经济待遇”;
当市场规则无法适用,关税、301、供应链重组等政治工具就会被重新启用。

因此中美关系的真正断裂点是:

2016 年,制度信任坍塌,而非 2018 年关税开打。

Polgreen 等缺乏国际法常识的一批人,完全绕开了中国加入 WTO 与 PNTR 的制度背景,也忽视了中国内部的路线分歧,自然无法看到中美紧张的根本结构。


二、“修昔底德陷阱”是伪命题:中美之争不是地位,而是文明路径之争

Polgreen 认为中国在“维护现状”,美国却在激化冲突,这忽略了文明结构的根本差异。

“修昔底德陷阱”假设的是老大老二之争,因此隐含一个前提,那就是:

两个结构类似的大国争夺权力地位——除了地位之争外,并无其他冲突。

但现实并非如此。

  • 美国属于自由市场文明(产权、契约、创新、自主)

  • 中国内部存在两条路线

  • 改革派:建设市场、法制与现代国家

  • 厉害派:强调国家优势、战略整合、政策主导

中美并不是“谁更强”的竞争,而是:

不同文明路径谁能在 21 世纪创造更持久、更可复制的增长模式。

这不是“霸权”,而是对于文明取向的不同“系统竞争”。

Polgreen 把文明模式冲突读成权力地位冲突,因此自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中国不是单一体,而是“改革派 vs 厉害派”的长期博弈

理解中国,必须理解其内部结构。

改革派的理念:

  • 接受 WTO 规则

  • 兑现市场化承诺

  • 通过开放获得创新与增长

  • 让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与投资体系的可靠一员

厉害派的理念:

  • 国际规则可以用,但不能限制我们

  • 苏式体制、国家体系的优势必须保留

  • 上车只是为了增长,不是为了改变自我

  • 当规模足够大时,就要以实力定义新秩序

Polgreen 的误判就在于:

把“改革派 + 厉害派”的复杂现实,简化成一个统一意志的中国。

她认为中国在“维护现状”,但事实上,改革派确实希望维护现状,而厉害派却希望“重塑现状”。把二者混为一谈,本身就是重大认识错误。

这一点如果不分清,所有的地缘判断、国际关系分析都会南辕北辙,错得胡说的地步。


四、文明增长圈正在成型:自由优势正在拉开差距

Polgreen 仍用传统地缘政治解释世界,但 2020 之后全球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变化:
文明增长圈正在重新组合。

(1)CPTPP:一个以制度为门槛的“可信贸易区”

CPTPP 的核心不是市场规模,而是制度:

  • 工会独立

  • 数据自由流动

  • 国企约束

  • 产权清晰

  • 司法独立

这些恰恰是中国的改革派想做、厉害派很难接受的条件。

(2)AI 革命不是比劳力,而是比“自由知识”

AI 的核心要求:

  • 开放数据

  • 开放科研

  • 开放知识

  • 开放思想

封闭系统难以持续创新,这不是道德判断,而是技术规律,也是20125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大的贡献:

增长不仅是投入现象,不仅是创新现象,甚至不仅是结构与制度现象,本质上是文明现象。长期可持续增长,依赖于文明。文明不是装饰,而是增长本身的底层动力。AI 革命正好把这一点放大到全球都无法忽视的程度。

(3)创新、资本与供应链正在回到制度可信的区域

美、日、韩、台、印等构成新的自由创新生态,中国在其中的位置更受制度路径的影响。

与其说中国“被排除”,不如说:

选择哪条文明路径,就会决定能否买票上车,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

Polgreen 忽略这一核心机制,因此眼光只在地上爬来爬去,完全看不见天上风云变幻——全球文明结构的变化。


五、正确理解问题,才有助于正确理解美国与世界

Polgreen 的文章最大的问题,不在批评谁,而在把问题看错了。

真正的问题不是:

  • 美国对中国有没有误解

  • 中国是不是“崛起得太快”

  • 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而是:

  • 中国内部哪条路线在主导?

  • 两种制度能否兼容?

  • 全球增长生态正在如何重组?

  • 文明结构在 AI 时代将走向何方?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看到问题:

正确的问题诊断,是中美和世界向前走的第一步。

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避免误判;不是为了对立,而是为了找到可持续的合作方式。

文明增长的逻辑告诉我们:

凡是能在制度上、规则上、创新上建立互信的,才能共享增长;
凡是缺乏互信基础的合作,最终都会走向风险化重组。

看清楚这一点,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是益处。否则,看起来是在为中国说话,其实却害了中国。


结语:走向文明增长的时代

西方领先,全球跟上,人类正在纷纷进入一个“文明增长”的新周期:

  • 自由市场决定创新

  • 开放制度决定增长

  • 信任与安全决定合作

  • 文明结构决定未来

真正的竞争不是 GDP,也不是军力,更不是强权主导规则。而是:

制度的可持续性、文明的可信度、创新的自由度。

Polgreen 的文章停留在过时的权力框架,因此完全误读了中美关系的方向,也因此误导世界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真正的未来 belongs to——
文明结构更健全、制度更开放、创新更自由的世界。

中国同样是充满希望的国家!只是唯一的出路,不是叫嚣厉害,也不是被外人棒杀,更不是试图以强大改变规则,而是继续改革、开放、守信、市场化,与世界重新接轨。

   0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四中全会
11
中共两会
2
中日关系
7
美伊冲突
12
大S
3
中美冷战
8
以伊战争
13
洛杉矶大火
4
万维专栏
9
何卫东
14
叙利亚
5
川普
10
AI
15
苗华被抓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