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周一举行市选,据报道,共有10位华裔候选人当选,创下历史纪录。可喜可贺!落地生根,不以侨民心态面对加国,是移民必需完成的。而参与选举,是非常好的一步。
环球华报报道,选举无论成败,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经验。做为少数民族,除极特殊地区,华人不可能依靠民族票当选,这是肯定的。做为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是个艰苦的过程。参与选举,必然要了解主流话题,了解社区需求,分析选民,研究对手。这一系列组合动作,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到手的。
参选者不必为胜败思虑过多。看看加拿大的政治活动家,那个不是经过长期磨练。看看报纸上的绯闻,读读政客的故事,那个不是经过精心策划。女政治家的绯闻男友,不是前任大国总统,就是本国运动名家,怎么看都不偶然。做为一个纯正的外来户,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反倒是天方夜谭了。
笔者觉得,华人候选人,还是要痛下基本功夫。做没做过义工,走访了多少选民,为社区解决了那些具体麻烦,始终如一的坚持了那些课题。这些事情,绝不是做秀。加拿大的各级议员,确实脚踏实地为选民解决问题的。普遍民众遇到麻烦约见国会议员,这不是故事。如何深入社区,涉及沟通的问题,融入本地文化的努力不可或缺。
助选阵营,是不能回避的关节。不过也不必一味指责华人候选人只知道拉朋友助阵。凡事有互动性,如果华人企业家的事业以华人消费群体为目标,华商的活动范围局限于中加贸易,华人律师的顾客以同胞为主,他们怎么可能组建一个涉及不同阶层,涵盖各种票源的助选团队?反过来,没有被主流媒体追捧的社区领袖,没有进入各级议会的代言人,没有团结如一的后盾阵营,华人社区又怎么可能出现大型企业?有些事情,已经超出本文所能讨论的范围了。搞个小小社团还要四分五裂玩双胞,齐心推出政坛老大,恐怕还要时间磨合。
现在有些言论,指责华裔候选人动机不纯,临时参选。笔者认为,临时参选也没什么不可以。加拿大选举法,从来没有要求参选者必需有多长时间的准备。法律不禁止的就是允许。以笔者看,临时参选,比没人参选好。出于商业目的参选,比事不关己不参选好。这次失败,可以为下次积累经验。临时参选吃了仓促的亏,以后自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被人指责商业目的失去选票,下一步就学会了包装。退一万步,本次上阵,毕竟为整个华人社区积累了经验。
笔者不太同意某些中文媒体对待大陆背景华人参选者的态度。没有人参选,说大陆移民政治意识不强,缺少代言人。有人参选了,又指责这个动机不纯,那个急功近利。没错,媒体的任务是指出问题,但要以建设性的眼光看待一切。批评要积极的批评,要有良好的动机,不能以打击为快事。没完没了的批评,是添乱不是帮忙。无论华人社区,华人候选人,还是华人读者,都不需要这样的媒体。
拉拉杂杂说一堆,多少有些融靴搔痒。毕竟,笔者这个所谓的时事评论员也是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