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接到安钢朋友的电话,要求刊登一则消息,为在美国车祸罹难的安钢寻找在多伦多的亲人。当时笔者很觉奇怪,既然是安钢的好友,自然应该知道他家属的联系方式,当我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来电的朋友却欲言又止,好像这里面有些难言之隐。
这两天中文传媒开始跟进此事,网络上也有了介绍安钢本人尤其他感情经历的文章。读过之后,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尤其在这中西方节日接连来临之际:情人节近了,安钢没有享受到爱的温暖和家的温馨,孤独地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之中;春节来了,安钢没能等到与儿子相聚在加拿大的那一天,而他白发苍苍的老母和感情甚笃的姐姐却要在别家的欢乐中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
《现代日报》的一篇文章谈到,安钢满怀希望,费尽心思将他的新娘从大陆接过来,不仅没有让爱的梦想成真,反而被后者斥为“搬运工”,笔者第一眼看到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之时,心里不禁为之一震:
是啊,我们大陆移民那个不是“搬运工”?和安钢一样,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先把自己 “搬”到了加拿大,再把亲人“搬”到了加拿大,或是把全家连根拔起一古脑儿“搬”到了加拿大。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变化中的机会,我们有错吗?
和安钢一样,我们不仅把自己的身体“搬”到加拿大,还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文化烙印、思维传统、生活习惯 “搬”到了加拿大;为了入乡随俗,为了所谓的融入主流,我们又一点一点地接受西方文化、一点一点地放弃我们传统的东西,以便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打出一片生活的空间,在主流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忍受歧视、含辛茹苦、顽强拼搏,又时不时地为取得接受和放弃之间的平衡而困惑不已,我们做这样的“搬运工”,容易吗?
安钢是好样的,他把过去的辉煌放在一边,为了生存和拥有一个温情的小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一个虽然高报酬但是高风险的行业,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责怪他的人生选择。但安钢也有疏忽,他应该听从同事和朋友的忠告,不该在心态不稳、情绪恍惚的状态下贸然出车到遥远的地方……
不管安钢从国内“搬” 来的新娘苍老还是年轻、丑陋还是漂亮,他想要的不过和你我一样,一个简单而温情的家,一个他跑长途回来能够嘘寒问暖、递上一杯热茶或是一个毛巾的女人,一个让他在异国特有的孤单寂寞中能够让感情有所归属的地方。
但是安钢没有估计到我们这些加拿大“搬运工”和一直生活在国内环境中的“非搬运工”在移民经历、工作环境、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多大差别:公平地说,“非搬运工”们也是千差万别,肯定不乏有情人结秦晋之好且比翼双飞的例子,但其中也有人借人“搬运”出国然后连个“thank you”都没有留下而一走了之;而对国外移民生活想入非非、毫无心理准备的更是大有人在。尤其当他们出国前的“理想生活图景”与出国后的“现实生活图景”出入太大时,他们很难与我们这些“搬运工”同甘共苦,而采取“搬运”自己的方式回避现实,把原先劳苦功高的“搬运工”晾在一边,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求“easy life”。
和安钢一样,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搬运工”,即使将原配“搬”到加拿大,谁家又没有个磕磕碰碰,那对夫妻又总是安安生生?尤其找工时一再碰壁的时候,在感叹有力无处使的时候,在苦闷之时找不到一个对象倾诉的时候,在对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在想起国内同学朋友春风得意自己则遭人轻视甚至被孩子看不起的时候……
想到一个“搬运工”安钢的不幸,我们这些“搬运工”们相互之间更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和宽容,少一点私心和嫉妒;更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感情;情人节之际,给爱的人一点爱;新年之际,愿所有的“搬运工”们平安、健康、和谐、愉快…… (加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