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移民大量增加,至今已达五百余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青年。“十五”期间,中国以青年为主体的国际人口流动呈增长态势。分析认为,国际迁徙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这对急需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
据新华社报道,报告显示,留学移民、技术和投资移民及非正常渠道移民等是中国青年国际流动的主要类型,其中青年赴发达国家留学占相当大比重。
报告引用一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的青年学生达38万人,而2003年仅在美、日、英等九个主要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就达到了42万人,可见其增长幅度不小。
“相对于国内流动青年群体而言,国际流动的青年人数是微乎其微的,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关注这部分青年有特殊的意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成才研究所所长刘俊彦说。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口流动的态势将明显地表现在青年人口的流动上。
另外,青年就业压力在“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就业稳定性不强等因素也会在客观上使青年的流动变得频繁。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报告也在论及移民问题时指出,在国际移民大潮中,中国海外移民呈扩大趋势,这种扩大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日益显现出双重作用,而且中国的海外移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群体。
报告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海外移民的扩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关,是中国走向开放、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起点标志。中国海外移民与其他国家的移民共同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分析认为,国际迁徙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中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移民中,留学人员、知识型人才占了很大比例。据估计,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才超过了三十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移居到了美国。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
另外,移民纠纷还对国家关系形成了重要影响,尤其是非正规渠道移民更是成为双边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同时,“移民威胁论”在俄罗斯仍颇有市场。公众对中国移民的疑虑和忧患以及由此引发的移民冲突,都会损害中国和俄罗斯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对进一步发展双方政治、经济关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