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及过去数年中伪造上千份虚假毕业证书、成绩单、中国护照甚至驾照等政府文件,5名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被安大略省大多伦多地区约克市警方拘捕。
《5名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制售假证被捕》的新闻标题显然让人如芒刺在背,细读新闻内容更让人倒吸一口冷气,比如制售假证之多已近上千份,“经营”时间之久已达数年,非法所得之巨已需百万加元计量。尤其让人尴尬的是这一案例的几个关键词,比如留学生,比如制售假证,还比如被捕。其实,更耐人寻味的细节不止于此,据报道,“警方还称,目前已锁定逾100名试图购买这些假文件的华人客户。”这一细节不能不让人黯然。由此,解读这一案例有三点值得咂摸。
其一,为什么购买这些假文件的是华人客户?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逐利者,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没有人会怀疑制售假证者的“智慧”,显然,正是铆准了某些华人客户急需假证的心理,制售者才瞅上了这一商机。制售假证的是华人,购买假证的也是华人,制售假证的目的是牟利,购买假证的目的是利己,是蒙蔽加国法律,华人“强强联合”,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人悲哀;从制售假证到购买假证扮演角色的都是华人,这一分工明确的流水线也让人尴尬,为什么加拿大人罕有问津假证者,为什么加拿大罕有制售假证者,这难道不值得追问吗?当知识群体远渡重洋所行的事是违法勾当,这难道不是反讽吗?
其二,为什么被控以使用假文件罪名的最高刑罚可达14年监禁?据悉,这5名留学生已被拘捕,反观我们的惩处措施则让人汗颜。我们对制售假证太过熟悉了,可以说凡有道路处、有电话亭处即有“办证”的油漆字样,制售假证之泛滥让人瞠目结舌,危害之深也是有目共睹,然而我们却很少看到制售假证者被拘捕,即便被查到了通常是破财消灾——以经济罚款了事。在我们这里,购买使用假证往往更是难以被科以重刑,别说14年监禁,通常连有牢狱之灾都谈不到,使用假证者只要没被发现就安之若素甚至飞黄腾达,究竟是法律过于宽泛,还是既得利益群体维持现状,这同样值得追问。
其三,为什么潜规则屡屡在异域大行其道?曾几何时,香港城大武汉籍女生陈静贿赂教授入狱的丑闻让人错愕,陈静将1万元港币放进老师戴晖辉的信箱内,继而用电邮向戴晖辉索要试题及答案。显然,陈静是熟稔潜规则的:先汇钱、再等着收货,这套程序她玩得非常娴熟。两相对照,制售假证的留学生也一定谙熟潜规则,他们也许天真地以为在本土制售假证“无伤大雅”,在异域也无关紧要,与他们怀有相同心理的还有购买假证的华人客户——购买使用假证没什么大不了。遗憾的是,此地非彼地,此法非彼法。香港和加国用严苛的法律回敬了玩潜规则的留学生,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滋生潜规则的本土土壤了。
据悉,加国警方说该5名留学生所用学生签证是否也是伪造则仍待进一步验证。面对这一刨根的做法,我们不要埋怨加国警方的“株连”,加国警方的怀疑是正常的,当道德染上了污点,当以身试法者亵渎法律,当事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不管该留学生的学生签证是否系伪造,他们已经被信任所抛弃。因此,笔者希望,制售假证被捕和购买假证将获刑的案例能够引起其他人足够的关注。这是一个尴尬的标本,不独为留学生所警惕,也为购买假证者所警惕,还值得本土所有人共同反思。(中国商报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