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曾在巴黎华人免税店工作的中国留学生阿巧(化名)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巴黎一些华人免税店利用学生急需用钱的心理,以非法手段剥削中国留学生。”
据了解,每年七八月份,法国多数民众都要外出度假,许多工作岗位因此暂时空缺。这段时间,也是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的“黄金打工期”。因为人民币与欧元的币值相差十多倍,多数因故不能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都要想方设法在假期打工,争取在挣到暑期生活费的同时为下一学期留点积蓄,减轻家庭负担。那么,巴黎的华人免税店真的这样吗?随着采访不断深入,阿巧的说法得到了证实。
工资低,工作时间长 据阿巧介绍,目前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约有3万人,大部分人集中在大巴黎地区(巴黎及其周边七大新城),他们大都需要在学习期间打工维持生活。由于法国经济不景气,多数法国老板对华人抱有戒心,中国学生想在法国人经营的企业打工相当困难。
加之在法国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他们的就业往往在华人圈内消化:通常是在熟人的介绍下替华人老板打工,其主要受雇单位就是华人餐馆和华人免税店,因为这两类地方人手需求量大,语言和技术要求不高,而且人员轮换频率高。而巴黎的华人免税店,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国人经营的免税店,因华人游客是其重要的顾客群而得名,其代表有卢浮宫附近一家名为BENLUX的免税店;二是当地华人经营的免税店,其顾客主要是当地华人或华人游客,其代表有巴黎市政府附近一家名为FARADAY的免税店。阿巧所说的华人免税店,主要指第二类。
阿巧透露说,华人免税店老板剥削中国留学生的主要方式是迫使学生同他们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店里打工。他们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最低廉的价格雇佣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就业经验”的名义向政府申请补助。
法国政府规定,吸收学生实习的就业单位必须付给实习者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资保障金的实习劳动费,且实习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目前,法国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工人平均工资是每月2600欧元,法定最低工资保障金是每月1250欧元。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一名实习生每月工作20小时的收入也不应该低于714欧元。但实际上,许多在华人免税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都没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据阿巧透露,她在华人免税店工作时,老板每月只给她400欧元的工资,中午不管饭,还要求她每周工作39小时。
工作几个月后,阿巧的收入略有提高,那是她鼓动客人多购物并达到一定“指标”后得到的提成。但即使加上这部分收入,她的收入仍远低于最低工资保障。而且,为了达到高额“指标”,她不得不在39小时“合同工作时间”之外“自愿免费加班”。阿巧气愤地表示,按照巴黎的生活水平,学生们的工作时间比法定全日工长得多,但挣的钱却连房租和生活费都保证不了。
留学生为生存委曲求全 据了解,巴黎各大华人免税店以非法手段雇佣“合法实习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几乎所有雇佣中国留学生的免税店都要求打工者签订《实习协议》作为支付低工资的法律依据。
芳芳(化名)目前在也一家华人免税店打工,谈论起阿巧的经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已经不错了”。她说,她所在的免税店老板每月虽然给她900欧元的“高工资”,但她必须每周工作6天,每天将近10个小时,没有提成,需要的时候还必须无条件免费加班。
她无奈地表示,只要老板是华人,到哪家巴黎的免税店也逃不了被剥削的命运。由于学生们需要多挣点钱来减轻家庭负担,只能接受这样的剥削。因为打工收入低,芳芳目前的生活很拮据,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能与人合租一间小房子。
像阿巧和芳芳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留学生中间不胜枚举。陆定(化名)迄今已在一家免税店工作了一年有余,由于工资太低,他不得不打第二份工来维持生计。这导致他几乎没有了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由于不会理财,他每个月几乎有半个月都处于半饥饿状态。
记者在接触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虽然对受剥削的状况非常不满,但却没有人有勇气站出来将以非法方式雇用他们的免税店告上法庭,即使答应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也都要求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和所学专业。
阿巧认为,留学生在外国是个弱势群体,非到万不得已他们是决不会惹是生非的,即使有人感到不满,也会因担心得罪当地势力而三缄其口。而可怕的是目前在巴黎的华人圈似乎已形成一个“留学生劳动力市场”,所有在这个市场上找工作的留学生都只能接受剥削,因为华人企业的工资都很低。当剥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留学生明知其不合法,却也不敢想像以一人之力扭转现状。为了生存,只能忍气吞声。
老板狂赚“黑心钱” 为了“零距离接触”免税店,记者与一位朋友近日暗访了巴黎市政府附近的FARADAY华人免税店。该免税店有两层,一层卖化妆品,地下一层则卖服装。
进入该店的地下一层,几名导购小姐热情地围上来推销商品。据她们介绍,这家店只出售范思哲、DAKS、TOMMY、D&G、FERRE等世界名牌服装,目前是法国打折季节,店里的名牌商品都以五折、三折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导购小姐说。
导购小姐在面对客人的时候笑容可掬,但她们相互照面时却神色漠然。一位导购偷偷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店里的工作人员都把彼此看作竞争对手,大家在“抢单子”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摩擦或心存戒备。在导购小姐的“忽悠”下,记者的朋友买了一件FERRE牌T恤和一条范思哲男裤。这位朋友当时很高兴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世界名牌”,但他后来却愤愤地告诉记者,那件T恤一下水就满盆黑汤,那条裤子肯定是假货。
曾长期在华人免税店打工的阿丽(化名)告诉记者,存在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现象的不止一家免税店,而压低留学生工资甚至已成为免税店老板牟取暴利的重要伎俩。她说,由于工资很低,增加收入的唯一办法就是多推销商品以获得回扣。打工的留学生们尽管不情愿,也还是要做出热心参谋的样子欺骗消费者。如此一来,免税店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人生地不熟的消费者冲着免税名牌商品而来,原以为在华人免税店里是“他乡遇故知”,结果却受骗上当。打工的留学生则在受害的同时沦为了“帮凶”。花冤枉钱的消费者固然牢骚满腹,留学生的笑容背后又何尝没有辛酸和无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