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位北大学生晚饭。刚巧有一位美国中部某大学的校长在北京,由于是朋友,我征得大家的同意后,带上她一同出席。由于我和学生们要商量自己的事,故此,大部分时间都用中文,偶尔照顾一下校长,和她说几句。很明显她神色寂寥。
我开玩笑地对她说:“我们到美国,所有的场合都迁就讲你们的语言;你到中国,只好也迁就着听汉语了。”她颇为感慨地表示:这个当然。所以她们学校正在申请举办孔子学院。她本人希望成为孔子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去年她曾带一群学生到中国来访问。那些学生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交流。很多美国学生很惊讶:先不提别的,怎么每一个中国的大学生都会说英语!同时也很感惭愧和害怕:他们中间居然一个会说汉语的人都没有!美国年轻人是否有中国年轻一代的竞争力?中国年轻一代是否会夺走美国年轻人的工作机会?
近年美国民众对中国日益感兴趣,坊间出现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最出名的大约是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和China, Inc.,里面有很多数据和观点。
今年夏天,一位从事国际贸易三十年的参议员告诉我:他的朋友推荐他读China, Inc.,说是如果不好他的朋友愿意买单。他看后觉得很好,干脆把书送给我:“对你一定会有启发的。你可以看到一个美国人怎么看中国。”而《世界是平的》据说是每一个美国的MBA和议员、州长必读的书!《世界是平的》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托马斯·费里德曼写的,他从记者的角度来看今天世界全球化的问题,也提到教育的问题。很值得一看。
他说今天的美国已经把许许多多方面的工作外包海外,从电脑编程、呼叫中心到家庭补习!而这些外包工作基本上是在中国和印度完成。比如,一个人在纽约想预订晚餐服务,印度的海外呼叫中心虽然不能把牛排送到你的跟前,但他们可以帮助你订一张靠窗的桌子。美国一些家庭通过互联网请印度学生为他们的孩子们不学数学、科学、甚至英语!但是,托马斯·费里德曼又安慰美国的家长和孩子们:美国人和公司会把最核心和最复杂(不是繁杂)的工作留在本土完成。把最简单机械、最繁杂的工作分解出来外包海外。也就是,美国的专业人士未来更重要的是掌握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服务客户,而将能够数字化的环节都可以依靠海外既聪明又廉价的人才。
当然,即便是从事简单而繁琐的工作,印度和中国的学生都要为了应付这些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努力学习英语。作为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机会确实是增加了不少,然而竞争更是全球性的。即便能熟练掌握双语、三语,但要把自己设计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还真不是仅仅学好英文这么简单。不少人从无领到金领,渐渐成为富裕的中产阶层,当然还基于各人的目标、基础、机遇和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