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属于老老实实的70后,目前的状态尚未完全体验出人到中年的危机感,但是青春的小鸟已经飞走了。大学时读过所谓的“夹心饼阶层”,即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壮年,觉得那样的生活离自己还很遥远,没想到一转眼,生活的浪涛已经把我推到人生的这一步了。
在美国做夹心饼一族,比在中国除了家庭结构以外,还多了一个精神层面的含义。
文革中后期出生的人,不知道是否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时代对中国本身的文化了解肤浅,改革开放后被西方的新鲜玩意儿吸引,本来中国的精髓还没学到多少,就跑到国外,努力融入所谓的美国主流社会,结果待了多年才豁然开朗,搞了半天自己还是黄皮肤的中国人。用美国时髦的话来描述,我这样的第一代移民多少都有点Identitycrisis,自我定位危机。
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我把小学、中学学的东西全部丢了,尤其是人文方面的内容。大学读的又是理科,文科那些知识一点点被时间消磨掉。说来惭愧,我现在还不如小学的时候,那时我能按顺序背出清朝所有皇帝的名号,现在则只能勉强通过历史剧记得几个比较着名的皇帝名字。就拿写文章来说,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这些年,我天天都用英文写作,脑子里面已经不能分辨自己是在用中文还是英文思考了,可是总觉得还是中文精妙,比英文更能准确地说出自己思想的火花。
多数第一代移民的父母都留在了中国,要不要让父母移民来美国就变成了这边夹心饼一族的一大难题。父母年纪大了,要从中国连根拔起,抛弃一切来异国他乡做二等公民,对他们不公平。中国这些年生活改善太多,父母来美国并非都能过上舒服日子。可是让父母留在祖国,游子想尽孝道几乎没有可能。回国吧,我们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不仅对中国的职场陌生,原来在中国的人脉早已冷却,而且在美国奋斗了那么久,回流重新开始似乎有点不值。把孩子送回中国吧,一方面不愿给父母那么大的负担,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不利。虽然中国学校里的孩子念书努力多了,教育的内容也深得多,可是孩子没有父母在旁边,始终对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培养没有好处。而且孩子到了一定年纪,还是要回到美国的,尽管孩子的适应力强,比成年人容易融入新的环境,但还是很可能会经过一段茫然的阶段,到底自己是美国人呢,还是中国人?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题,有时我们能够左右多选题的答案,有时命运和大环境只提供一个出口。没有选择的人生,可能还更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