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弃国外20万年薪 海归小伙陪母亲卖黄粑

www.creaders.net | 2013-11-10 20:22:45  四川在线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邓黄粑’的儿子居然放弃了海外几十万年薪的工作回到老家卖黄粑?”近日,泸州合江尧坝镇上流传着这么一条消息。“邓黄粑”是尧坝镇上一家卖黄粑的店铺,因主人姓邓,场镇上的人都习惯称他为“邓黄粑”。

  然而,目不识丁的“邓黄粑”好不容易将儿子小邓供读硕士毕业,小邓也非常争气地去了国外工作。可是,小邓如今放弃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坚持回到故乡卖黄粑,这是为什么呢?

  现场:海归精英包黄粑像模像样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尧坝镇,在一家名为“邓黄粑”的小铺面里看到,一位年轻而又清瘦的小伙子正在桌前麻利地包扎黄粑。这位小伙子,便是传说中“海归卖黄粑”主角邓启明。

  据邓启明讲,父亲邓锡君是做手工黄粑的手艺人,干这行干了一辈子。邓启明从小耳濡目染,便也“练就”了一手做黄粑的手艺。

  “从前读书放学回家,家里人都在忙的时候,我放下书包就开始帮忙搭个手。毕竟家里做这个的,就我父母亲。”邓启明说。

  身份:作坊店主其实是高知海归

  “我读硕士时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嵌入式,听上去很复杂吧,其实就是关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方面的开发。”今年27岁的邓启明有些腼腆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4年,邓启明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在2008年,又顺利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11年硕士毕业后,我去了华为工作,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小邓介绍,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先是被派往了英国伦敦,然后又被派往了印度尼西亚的坤甸。

  “公司给予的待遇其实蛮好的,除了年薪20万元外,吃住都不用操心。”小邓坦陈,在去印尼之后,他很习惯那边的生活,原本以为自己会在国外待5年以上。

  变故:父亲因病突然离世

  如果没有之后的一场噩耗,邓启明或许还将在国外奋斗几年。然而,在2012年5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你父亲走了”。

  这猛然一击,让邓启明瞬间回不过神:父亲才55岁,正值壮年,怎么可能一下子没了?匆匆回国的邓启明料理了父亲后事后又匆匆地回到了印尼。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临终时,我这个唯一的儿子却不在他身边。”回忆起这一段,邓启明难掩失落和懊悔。

  再次回到印尼的邓启明开始动摇了最初的打算,母亲还不到50岁,常年却备受病痛的折磨,却还要坚持继续做黄粑生意。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照顾母亲。“子欲养而亲不待,赚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亲情。”

  决定:辞职回老家将父亲的手工黄粑技艺传承下去

  2012年9月,邓启明向公司交了辞呈,当年10月,他回到了家乡。而这一切,他的母亲巫礼秀却并不知情。

  “之前我尝试跟母亲说要回来,她不允许。她说我还年轻,应该在外面好好闯闯。”邓启明也知道母亲的顾虑,好不容易家里供养出了一个有本事的儿子,却要回来继续父辈的“小生意”。

  “他太任性了,我都说,家里的一切我还能支撑,但是他就是不听。”小邓的母亲说起儿子辞职归乡,如今心里仍然觉得可惜。

  “母亲舍不得父亲留下来的手艺就此荒废,难道我就能在一边旁观么?”邓启明认为,自己既然回到家乡,一来是要照顾好母亲,二是要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

  “一块黄粑,要经过手洗良姜叶、浸泡糯米、晾干、蒸熟、打浆、熬糖、手工搅拌、再次晾干、切块、包扎、酣制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全手工完成。”邓启明介绍,在淡季,做出的黄粑都需要两三吨的糯米和一吨的大米;做一次黄粑,至少需要72个小时的时间。

  对话

  有心做事在哪儿都是一样的

  记者:如今在小镇上卖黄粑,你后悔吗?邓启明:我不会后悔,这是我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如果有心做事,在哪儿都是一样的。

  记者:生意好时,你们一天能卖多少个黄粑?邓启明:生意最好的时候是过年前,一天能卖出5万个呢,平时也就2000个吧。

  记者:你以后还打算出去工作吗?邓启明:目前还没有想出去工作的打算,我想一心一意把父亲手工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眼下还想多请两个人扩大下规模,但不会用机械,要用全手工。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