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亦婷,初代留学网红。她本是一个成都外国语学校1999届的普通女生,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却也并非优异到值得全国瞩目。
受人提醒,她高考前申请了多所美国名校,并在1999年4月,陆续收到了四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哈佛和哥伦比亚。
还是全额奖学金。
天才啊!
举国震动,新华社发布通稿,大小媒体争相采访报道。《成都商报》给刘亦婷开了四个热线,一下午接的电话就有上千。
那年头大家还写信,读者来信挤爆了商报的信箱,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新手妈妈询问“怎样对五个月大的儿子进行早期教育”;
大学生谦虚求教“怎样学英语”;
军校教育诚恳讨论当下文化和经济……
全国父母眼中燃系熊熊绿火,誓将“哈佛女孩”的培养秘诀搞到手,把自家孩子培养进哈佛。
刘亦婷的母亲和继父大受鼓舞,决定将教子经验倾囊相授,造福全国的花朵,便火速写了一本家庭教育宝典:
《怎样鸡娃》。
《哈佛女孩刘亦婷 素质培养纪实》。
在书中,刘妈妈将教养女儿的全过程做了详述,并摆出了大小成果。方法精彩纷呈,效果尽如人意。
总而言之一句话——令人不适。
刘妈妈怀孕时,读了一本号称“功德无量”的教育类书籍:《早期教育与天才》,大受启发。刘亦婷一出生,就是奔着“天才”培养的。
科学喂养是基础,母乳精确到毫升,遵照发育表添加辅食。她长大之后,每顿饭的油脂、蔬菜、蛋白质都很均衡。
刘妈妈鼓励孩子多读书,亲近大自然,要成为眼界宽广,意志坚定的人。
母亲和继父天天经常和她谈心,鼓励她和父母平等交流。
但是面对一个聪明的小孩,父母的一切教育方式都可能难以推进。为了让女儿成为天才,做母亲的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
比如,对女儿灌输饮食科学的重要性,把食物分成果、蔬、蛋白质等大类。
比如,一边和女儿一起看漫画书,表示遵照女儿的爱好,一边阴阳书中故事对白简单、格调不高。
再比如,鼓励孩子树立“远大志向”,与孩子一起嘲笑言情小说的缠绵悱恻和情歌中的风花雪月。
还比如,长期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动态,鼓励孩子从小写日记,并分享给父母。
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刘妈刘爸频出新招。很多80后和90后都体验过“捏冰”训练——手握一块冰,坚持十五分钟。这个“素质训练方法”就是刘亦婷的继父发明的。
为了杜绝女儿早恋,父母严禁她穿花哨的衣服,发型务必干净利落,并要求她对班上每一个男同学“平等对待”,保持距离感。
当女儿无意中提到,班里有同学想玩“恋爱游戏”时,父母就对她说,恋爱游戏如果随意终止,会让对方心生怨恨。“轻者纠缠不休,重者杀人毁容”。
他们还告诉女儿:“你曾在上学的庐山刚看到过几个蓬头垢面又扎花带朵的花疯子,那都是因为恋爱游戏的对方考上大学,自己考不上,结果失恋而疯的。”
刘亦婷受教,惊恐万分,恍然大悟。
十几年的家庭教育中,刘亦婷就是在这样的引导下长大的。她觉得很幸福,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家庭。
高一,刘亦婷已经成为了中国父母最喜爱的“别人家孩子”,十分听话,热爱学习,不用扬鞭自奋蹄。
她的身体健壮,每个课间都要爬楼梯、做眼操。走过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涯,也没有得近视眼。
她对爱情毫无兴趣,对异性全无信任。母亲说,她崇拜同龄的学霸,没有任何身份可疑的朋友。
她不追星,不沉迷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也没有浪费时间的个人爱好。穿朴素的衣服,用朴素的文件,开饭前的口头语是“我今天吃什么蛋白质”。
她喜欢主动和母亲分享日记,在日记中剖析自己的内心,肯定父母的教育理念。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妨碍她学习。
她唯一的烦恼,是缺失一个“远大志向”。毕竟,她没有任何业余爱好。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在某一天的日记中,她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志:
“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我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杠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贫困的儿童都能上学;让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救助……这沉甸甸的使命感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从此以后,我每一天的努力都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一个敏而好学,懂事沉稳,循规蹈矩的女儿,是中国所有父母的天使吧?
当刘妈妈将以上所有的教育成果分享到书中,中国家长老师疯狂效仿。中国妈妈都在问自己的孩子:你能不能学学人家刘亦婷?
有个网友说,她朋友的爸妈看完刘亦婷的事迹深受感动,要求女儿酷暑在家学习不能开空调,以静心凝神,磨练意志。
据说有些中学里,教导主任、班主任为了让好学生不骄傲,话术都改成了“你比刘亦婷差远了”,“你永远也成不了刘亦婷第二”。
那阵子,中国孩子们都疯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不堪忍受母亲的洗脑式教育,当众对她妈妈喊:“我讨厌刘亦婷!”
一个成绩优异的中学时发表散文:只要努力,我们都能成为刘亦婷!
当年,疯狂的大人和孩子们都很少思考,刘亦婷式的教育意味着什么,刘亦婷式的成功又能带来什么。
很多年后,我们终于看清了“天才少女”刘亦婷的人生轨迹。
在哈佛,她继续刻苦学习,攻读经济,偶尔接受中国记者采访。那时候,她依然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
哈佛毕业,她去波士顿咨询应聘了第一份工作,不过工作的时间不长。
第二份工作,她去了百事,也没有做很久。
之后,她又去了一家对冲基金,但结果也并不灿烂。
后来,她又申请了哈佛商学院,被拒。
可能是觉得自己不适合打工,她就开了一家公司,效益不行,惨淡收场。不过她没有放弃,又与人合伙开了另一家公司,据说是可以“为中国资本提供在美投资途径”。
她最受瞩目的一次,是因为结婚。她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听说也是哈佛的毕业生,工作挺不错的。
其实生活嘛,只要她觉得幸福,就挺好。只不过,这样的人生与她当初的“大志向”——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贫困的儿童都能上学之类,有挺大出入。
后知后觉的父母们看到婚礼照片,才意识到,原来当初光芒四射的天才少女,到头来也是要回归平平常常生活。
刘亦婷的学生时代,中国父母普遍缺少“鸡娃意识”,她就成了改革开放放后第一代被“鸡”成功的娃。
如今,中国家家提倡素质教育、精英教育。中国娃人均高素质,一岁能游泳,两岁懂社交,三岁能认字,四岁背唐诗。
人人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开发右脑无限潜能。孩子一点不如人,父母就无限焦虑,生怕孩子以后走不上人生巅峰。
可实际上,根据耶鲁大学教授Daniel Markovits的研究,鸡娃激得最好的效果,也不过就是当一名赚钱超过普通中产的“精英”。这种精英每天忙着工作,没有时间吃饭睡觉。
这真的是父母们想给孩子们的未来吗?
只有资本笑到最后。煽动焦虑,让父母认同“成功”的单一性和唯一路径,再通过补习班、教育书籍、讲座获取暴利,都是套路。
但这些事,说开了也没意思。如果一个班级30个孩子,29个都是刘亦婷,不当刘亦婷的孩子八成下场凄惨。
其实当刘亦婷也不错,她定然也自有她的幸福。作为一个普通的纳税者,她的人生对社会自有其意义。
她不过是童年过得严谨了一些,放弃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快乐。
最后只希望鸡娃经济之下,父母们都能想清楚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娃娃们能得到圆满的人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宠臣”意外出马,上演对抗中国首幕大 |
2 | 居然使用中国手机 18名青年男女被处以极 |
3 | 前同事曝薄瓜瓜未婚妻相貌穿着 身分惊人 |
4 | 参加APEC会议 新华社只字不提“他” |
5 | 怀孕女尸标本 疑是失踪中国美女主播?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马斯克功高震主?川普突然发文 |
2 | 一条消息在北京红二代圈子盛传 |
3 | 薄熙来之子薄瓜瓜 迎娶台湾女孩 |
4 | 令人不安!中国首都出现三大现象 |
5 | 老干部待遇要取消?这确实是大事 |
6 | 传苗华戴头套被带走 习统治达“临界点” |
7 | 传言落地!川普要破罐子破摔 |
8 | 真有中成药做了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 结果是. |
9 | 全球公认“最卑鄙的鸟” 被中国人歌颂了上 |
10 | 突发:预计盖茨不会通过参院表决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