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收获藤校offer的时候,听到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就读于Top 1 美高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12年级的韩裔学生Lucas Lee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传闻称,他因没有拿到藤校offer而自杀,最后留下一句话:Mom, I am sorry...
没有藤校录取,就没有生的希望,谁是压垮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年放榜季,家长群、朋友圈、学校的战绩榜里晒出各种“喜报”。
某某进了哈佛,某某斩获MIT、斯坦福、耶鲁、哥大录取,学术成绩惊人、竞赛履历炸裂、还有体育或艺术特长。
留学机构更是推波助澜,借势宣传“如何打造藤校申请背景”、“把孩子送进哈佛,我们做对了什么”、“爬藤必备”等。
一时间,铺天盖地流传着他们的成长轨迹、父母育儿心得、老师对他们的评价。
大家的目光只看到收到藤校offer的孩子,好像只有进入藤校才有未来,拿到藤校offer才值得被提起。
而更大一部分没有拿到藤校offer的孩子就只能被归类为失败者,或者爬藤“炮灰”。
这些孩子即便也拿到了大学录取,但如果不是Top 30、不是Top 50,甚至只是Top 100开外的学校,恐怕连学校的战绩榜都不屑一顾。
近年来,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和藤校录取率持续下降,无论藤校录取释放什么样的回温趋势都掩饰不了申请季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事实。
从学术成绩到课外活动,从竞赛奖项到社会影响力,孩子升学的每个环节都被精心设计,甚至量化到可衡量的指标。
一些家长、留学机构、学校直接将孩子当做一个“爬藤项目”来研究,为他们提供最顶尖的资源、最优质的安排,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孩子都不需要理会。
目的就是稳稳妥妥地将孩子送进藤校,让家长脸上有光、让学校和机构可以增加一个有含金量的宣传案例。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升学爬藤的过程中变得愈发焦虑、自卑。
他们放弃自己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割舍自己的兴趣,甚至委屈自己也要去满足父母、社会的期待。
在升学过程中,父母同样焦虑。他们害怕孩子失败,更害怕十余年的托举付诸东流。
这种焦虑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不敢停下脚步,不敢犯错,不敢接受不完美的结果。
顶尖美高隐秘的角落
出事的孩子来自顶尖美高菲利普斯学校安多佛,这所学校不仅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更以培养精英而著称。
美国总统老布什和小布什都曾在此就读,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八位美国荣誉勋章获得者以及无数政商界领袖都来自这所学校,因此安多佛一直被视为通往顶级大学的黄金门票。
每年,安多佛的毕业生涌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学府,据统计,其八大藤校、斯坦福、麻省理工的升学率高达30%。
《哈佛深红报》甚至称其为“哈佛支线学校”,它也被称赞为“耶鲁&哈佛大学预科班”。
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孩子能够进入安多佛,就意味着半只脚已经迈入了藤校的大门。
在这里,精英云集,学术要求极高,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高压竞争。
和国内高考一考定终身不同,美国大学升学需要长线作战,从进入高中开始就要为升学做打算。
每一份成绩、每一项课外活动、甚至一次考试的排名,都可能决定未来的升学走向。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简直一口气都不敢放松。
这样的压力,确实能够培养出众多精英,但也让孩子生存在学术高压锅中。
每天两眼一睁就要面对精英同学们明里暗里的竞争,每天都衡量着怎样多积累更多升学筹码。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长期处于高压竞争环境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毁倾向。
而且学校的名气和显赫的战绩摆在那里,人均藤校offer,人人皆知从安多福走向藤校是“捷径”。
如果孩子没有拿到理想的大学录取结果,那就不仅是失败者,更是拖学校后退的人。
他们不仅要承受自身的失落,更可能感受到来自同龄人、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无形压力。
事实上,对于这样一所精英高中,每个被录取的学生都已经是“天之骄子”。
根据网络统计,安多福今年录取中国籍学生16人,但录取国内学生仅有2人。这样的录取难度甚至超过了许多藤校。
能够进入安多佛,本身已是无比耀眼的成就。可即便是这样一群最优秀的孩子,也依然难逃压力的拷打。
据传,这位韩裔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还擅长高尔夫,创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
这样一位优秀、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少年,最终也没能扛过升学的压力,在藤校放榜后离开人世,甚至都还没有等到斯坦福等其他大学放榜。
精英教育的代价终于压垮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孩子。
教育的意义超越升学
每当看到年少的生命殒命于升学路上时,都会忍不住思考,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什么?
Lucas Lee的离世,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它更是一个畸形教育的缩影。
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中,教育的核心早已被异化,名校录取变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
谈教育,实际上比拼的是升学率,为了达成这一个目标,过程如何不重要,孩子如何更不被重视。
不得不提起常熟UWC(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董事会主席王嘉鹏在第一届毕业生录取成绩公布后的谈话。
他说,常熟UWC不会公布大学录取名单。学校的使命,不是用名校录取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真正优质的教育。
“适合的比排名更重要,UWC的教育理念更加看重的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UWC的教育不以是否进入‘常春藤’论英雄,我们鼓励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这不是赶时髦的托辞。”
虽然坊间盛传今年UWC的录取战绩斐然,但学校依然没有公布官方的录取结果。
正如UWC创始人、德国教育家Kurt Hahn所说,学校提供教育的意义要远远超越只是为他们升大学做准备。
这一理念在今天显得尤为可贵,我们相信很多学校在创立之初也有伟大的教育观,但如今录取战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招生的招牌,扭曲了教育的真谛。
让学校从育人变成一个打造升学神话的机器,让孩子成为升学流水线的一件产品。
孩子的个人价值被学校绑架、被家庭绞杀,最后把自己逼上了不成功便成仁的绝路。
如果大学拒信就能击垮一个孩子的全部自信,那问题绝不仅仅出在孩子本身,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培养他的过程中,给予了他错误的价值观。
Lucas Lee的悲剧,正是这种病态竞争、教育焦虑和扭曲的教育观带来的极端结局。
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妈妈的道歉。一个即使心理承受如此大压力的孩子,留在世界上最后的回忆,依然是对父母感到愧疚。
这个悲剧令人心碎,但更值得我们反思。
当教育变成一场无休止的竞赛,当孩子的价值被名校录取结果所定义,我们究竟是在为他们铺一条光明的未来,还是在亲手剥夺他们的希望?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4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5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4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5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6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7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8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9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10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