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社会传真 > 正文  

23万老人被骗99亿

www.creaders.net | 2018-12-05 09:21:32  国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大家好,我是馆馆。

一到年末,因为KPI考核压力大,骗子们都变勤快了,想着法从老人口袋里骗钱。

国馆编辑部九妹说,可恨的不是那些违法的骗子,而是那些打着擦边球的不良商家。

为此,她特地写了这篇揭露不良商家套路的文章,希望没有人把一年辛苦赚的钱打了水漂。

01

前两年,一个犯罪团伙被抓庭审。

在庭审当天,现场挤满了老头老太太,有的还坐着轮椅来。

这些老人都被骗了钱,少则十多万,多则上百万,其中不少人把自己几十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有的甚至连“棺材本”都被骗走了。

这个犯罪团伙,打着健康保健的旗号,10年内行骗16个省市,骗了23万老人,诈骗金额高达99.5亿。

主犯在采访中说,瞄准老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单纯好骗,随便忽悠一下,就愿意把钱拿出来。

靠欺骗老人赚钱,这并不少见。

因为怕老、怕生病,老人们在健康上特别愿意花钱。

精明的不良商家,只用一些小小的把戏,就能把原本没什么用的产品,摇身一变就能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一盒成本只有几十块钱的保健品,因为打上了抗癌的功效,一下就能卖到上万元。

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本想过个高配的晚年,却不知,这样的高配却毁了他们,动辄就能骗走上万块。

其实,这些不良商家们,都有常用的把戏,知道这些把戏后,就能极大程度上减少上当受骗的概率。

02

/把戏一:虚假宣传/

BBC纪录片《谁在引导我们消费》中提到,为了促进消费,不良商家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通过夸大效果、偷换概念的方式,去制造一些虚假的卖点。

在英国,有一种常见的饮料,在包装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富含多种营养,是特别健康的。

因此,这个饮料就打着“健康”的卖点,在市场大受欢迎。

然而,这个饮料一点都不健康,它糖分含量跟可乐差不多。

更可笑的是,广告甚至还说,经常喝它能减少感冒、慢性病,甚至癌症的风险。

一瓶饮料能有这么多功效,也真是神奇!

替英国人民感到庆幸的是,因为虚假宣传,这个不良商家被告上了法庭。

在没有任何实验根据,数据支撑的前提下,商家还能这么鼓吹商品的功效。

就是因为,他们瞄准了消费者对健康的焦虑,知道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希望。

哪怕这种希望是错误的、虚假的,这都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消费者买买买。

03

/把戏二:制造哄抢假象/

两年前,曾陪家人参加过一个讲座。

第一天,内容还都挺科学、扎实的,有很多干货。

可是,讲座内容就偏了,为了能把高昂的产品推销出去,甚至都打出了包治百病的概念。

期间,还不断有嘉宾现身说法,说用了产品后,自己的xxx病治好了,xxx药停了,更有甚者,还说就是靠这个产品治好了肝癌。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完全就是忽悠人啊!

但就是这样,现场销售异常火爆,好多老年人在那里抢。

一看这情况,家人死活也要买,不管我怎么劝说,都不听。

甚至还把我训了一顿,“全场就你最精,你看你李叔叔,人家一个人民教师也买了;你看你黄阿姨,平时那么抠门的人,不也买了嘛……”

总之,让家人心动的原因只有一个,李叔叔、黄阿姨、王伯伯、李大姐、赵大妈都买了,他不买就是傻!

其实,这不过是商家的小把戏,就是利用了人的从众心理。

因此,他们只需要找点托到现场,制造一种销售火爆的假象,肯定会有人跟风,根本顾不上想需不需要、合不合理了。

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04

/把戏三:利用明星效应/

年初,同事认识了一个健身教练后,就被忽悠地花了7000块钱,开了一张卡。

如今,一整年都快过去了,同事去健身房的次数,一个手都能数过来。

同事说,当初看到教练一身的腱子肉,天生瘦弱的他,特别羡慕。

当得知,教练以前是个身材特别差的大胖子,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练成了这样后,同事更是听得心里痒痒的。

一想只需要一年,自己也能如此强壮,一向节俭的他开了卡。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自我差异理论”,指的是理想中自己与现实中自己的差距。

越是接受不了现实自我的人,越是迫切地想要发生改变,让理想照进现实。

就像同事,因为讨厌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一直渴望变成一个肌肉男,所以,就容易被健身教练忽悠。

商家就会利用人类向好的心理,从而刺激购物。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即使产品本身没问题,但这也不足以让你晋升为2.0。

毕竟,要想让改变发生,要先解决的是内驱动力的不足,而不是一个劲去寻找晋升的术。

要不然,同事哪里需要花7000,哪怕一分钱不花,也能练出肌肉啊!

05

/把戏四:利用价位心理/

最近,一部纪录片《健康食物的真相》,打了不少商家的脸。

因为,在这部纪录片中发现,市场上很多被炒的很贵的健康食品,营养成分一般般、功效一般般,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贵。

比如,被捧上天、卖得贵的奇亚籽,最核心的营养成分,在普通坚果中就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花那么多钱。

再比如,一小罐就好几百的椰子油,在营养学家眼里也是个智商税,它完全可以用一些平常的油代替。

一分价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

这是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贵的原因之一,因为相信,贵就是好。

事实并不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有一些产品,之所以价格那么贵,并不是因为取材昂贵或是制作成本高,而是因为品牌策划、品牌宣传、请明星代言、各地开专柜的费用。

比如,曾经的某龙辣条,还没有那么多宣传、广告、包装设计时,它的价格就是5毛钱一包。

现在呢,因为要请专业的美工、资深的文案、优秀的插画师,它的价格直接上涨了10倍。

你能说,你现在吃的某龙贵了,就比以前便宜的某龙更干净、卫生、营养、健康吗?

06

/把戏五:塑造权威性/

2014年,牛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博安农发表了一篇论文,宣称黑巧克力能减肥。

因为牛津大学背景的加持,很多专业媒体都没有去考证,就直接报道了黑巧克力可以减肥。

网络上还涌现出许多已经成功的减肥达人,亲自现身说法,证明黑巧克力的减肥功效名副其实,并向人们分享利用黑巧克力减肥的窍门。

很快,这样的结论就席卷了全球。

有一个妹子,就专门买来了一大堆黑巧克力,开启了每天狂吃黑巧克力模式。

结果坚持三周后,妹子不仅没有变瘦,反而胖了四斤!

后来,网友通过资料发现,黑巧克力没什么减肥效果,增肥作用倒是显著,而且这早已被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过了。

当不少人开始质问博安农教授时,他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再次发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就是想用这个荒谬的研究骗骗全世界,看看有没有人会质疑结论的真实性。

不管博安农教授怎么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黑巧克力商肯定赚了不少钱。

现在,有不少专家,已经摆脱了低级忽悠,开始直接用权威来做背书,什么xx博士最新研究、xx研究冲击诺贝尔奖、xx黑科技诞生……

就像前段时间的酸碱体质问题,明明一点都不合科学道理,就因为说这个理论的人,有一个博士头衔,全球人就被骗了15年。

因为对权威性的相信,只要加个专家、教授、博士的字眼,很多人就心甘情愿被忽悠,却不知,他们对权威的迷信,正是商家们暴富的原因。

07

商家的花招很多,总让人防不胜防。

作为消费者,除了知道不良商家常用套路外,还要有自己应对套路的方法,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给商家缴了智商税。

① 远离谣言,不要被谣言强化

现在,和谣言一样多的,是各类辟谣贴,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不愿意接受科普知识,依旧执念于自己的谣言。

比如,前段时间,有网友在家族群里发了一个酸碱体质的辟谣贴,结果被老妈踢出了家族群。

人们总是去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

因为,对于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人总是有选择地去接触、去相信,不断去强化自己的想法。

比如,相信科学的人,就会看各种严谨的科学报道、去查专业的文献;相信各种偏方的人,只会盯着各种奇葩的养生内容看。

如果,你以前经常看的内容,就是各种偏方子,什么用白醋洗脸皮肤变白、常喝豆浆得了乳腺癌、吃大蒜会抗癌等类似内容的话。

强烈建议你,要尽可能远离这类无营养、无根据的内容。

② 建立靠谱的信息来源渠道

不负责的媒体,只顾吸引人的眼球,根本不管这样子的危害是什么。

很多不靠谱的谣言,轻者就是浪费了钱,重者真得会要人命。

当时,酸碱体质论就耽误了很多癌症病人最佳治愈的时间,最终缩短了最后的寿命。

要相信科学、相信专业,建立自己靠谱的信息来源,比如三甲医院的网站、公众号,比如做严肃科普内容的媒体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再或者就直接锁定我们“东西研究所”栏目,这一系列的内容,我们只用科学来辟谣。

③ 尊重自然、正视衰老

如果,前两个都太难做到了,那你就相信常识的力量吧。

相信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相信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积极的锻炼,就能够保持你的健康、延缓衰老。

接纳自己的衰老和疾病,老了也没有关系,这是生存的自然规律;病了也没有关系,好好配合医生去治疗。

总之,没事就早睡觉、多锻炼、多吃菜。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